格陵蘭島曾經無冰

【正見新聞網2015年12月18日】

隨著北極變暖,格陵蘭島冰川邊緣正在變薄、融化,但格陵蘭島冰蓋的未來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它是否會在地球最溫暖階段退縮到無影無蹤。如今,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格陵蘭島在過去125萬年間的某個時刻曾是完全無冰的。

科學家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格陵蘭冰蓋,因為其結冰水域含有相當於使海平面上升7.4米的水量。很多伸到海洋中的冰川正在變薄,但即使是在溫暖的間冰期,冰蓋本身是否保持著穩定和完整,是一個引發了廣泛爭論的問題。為此,科學家急於更多地了解這座冰封島嶼的過去。一個引起特別關注的階段是發生在12.4萬年前~11.9萬年前、被稱為伊緬的溫暖濕潤間冰期。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2℃左右。

利用來自一根3053米長冰芯和1993年在格陵蘭島中心處所收集基岩的數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地球化學家Joerg Schaefer帶領團隊發現了伊緬間冰期持有的寶貴線索。Schaefer介紹說,尤其是冰芯底部1.55米長的基岩,揭示了很多關於這座島嶼的冰川作用歷史。

Schaefer和同事測量了兩種位於基岩石英礦物顆粒中的宇生核素——鋁-26和鈹-10的豐度。每種同位素由宇宙射線以不同的速率產生,並且擁有不同的半衰期。一旦這些岩石不再暴露於大氣中,比如被冰覆蓋,岩石中的鋁-26和鈹-10比率會因半衰期的不同而發生變化。Schaefer團隊發現,該基岩中的比率過低,因此該地點在過去125萬年間不可能一直被埋在冰下。這表明,它在這段時間至少有一次暴露在大氣中並且是無冰的。

Schaefer在日前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年會上展示了此項成果。他表示,自己很確定此項發現表明格陵蘭島在某個時刻曾是無冰的,但“我們需要了解這是何時以及如何發生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