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6年09月02日】
李白還有若干詞作。《尊前集》著錄十二首,《花庵絕妙詞選》著錄七首。其中《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三首,體裁實為七言絕句,當時由梨園樂師等配樂演唱。
李白之散文,今存六十多篇。多對偶句,但語言自然,非常流暢,與其詩歌風格有相似之處。其中《與韓荊州書》、《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兩文,為後代選本所取,傳誦頗廣。
同時,李白寫了許多意境優美之山水詩,名句如“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等。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中遊子一去,孤蓬萬裡,如浮雲飄泊無止,故人惜別又似落日依依,情景交融,讀來猶在其中。
李白在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之姑蘇,懷古有感,寫下一首詠史詩《烏棲曲》。《烏棲曲》是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舊題。現存南朝梁簡文帝、徐陵等人古題,形式則均為七言四句,兩句換韻。《唐宋詩醇》評論李白此詩說:“樂極生悲之意寫得微婉,未幾而麋鹿游於姑蘇矣。全不說破,可謂寄興深微者。⋯⋯末綴一單句,有不盡之妙。”賀知章讚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
《烏棲曲》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同李白一樣,賀知章也是道中人。《原化記》說:
賀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對門有小板門,常見一老人乘驢出入其間。積五六年,視老人顏色衣服如故,亦不見家屬。詢問裡巷,皆雲是西市賣錢貫王老,更無他業。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謹,唯有童子為所使耳。賀則問其業。老人隨意回答。因與往來,漸加禮敬,言論漸密,遂雲善黃白之術。賀素信重,願接事之。後與夫人持一明珠,自雲在鄉日得此珠,保惜多時,特上老人,求說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餅來。童子以珠易得三十餘胡餅,遂延賀。賀私念寶珠特以輕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豈在力爭;慳惜未止,術無由成。當須深山窮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賀意頗悟,謝之而去。數日失老人所在。賀因求致仕,入道還鄉。
經神仙王老點悟之後,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裡,乃舍本宅為道觀。玄宗許之,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為朝散大夫、會稽郡司馬,仍令侍養,並讓皇太子以下在朝文武百官咸就執別,儀式盛大。
送別儀式中,李白寫下《送賀賓客歸越》,詩中將其喻為王羲之:“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記載蘭亭盛會就發生在賀知章故鄉山陰。而賀知章本人也是著名書法家。據《太平御覽》卷二三八記載,王羲之很喜歡白鵝,山陰有道士知道後,就請他書寫道教經典《黃庭經》,並願意以自己所養一群白鵝來作報酬。由此詩仙說,此次賀知章回鄉,恐怕也會有道士上門求書。當年王羲之書寫《黃庭經》換白鵝之事,又將在山陰發生。所以,末二句借述王羲之故事,盛讚賀知章書法高超絕妙。
玄宗御作《送賀知章歸四明》為其送行: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妙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僚悵別深。
並自作序謂:“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
肅宗繼位後,想起自己老師(賀知章曾為太子老師),於乾元元年(757年)十一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崑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侍講龍樓,常靜默以養閒,因談諧而諷諫。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四明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丹壑非昔,人琴兩亡,惟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禮部尚書。”
賀知章遇到神仙王老,從而改變了命運,最後棄官修道。賀知章回鄉後作聞名於世之《回鄉偶書》。
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不改舊時波。
後人大都認為那是兩首感傷詩,然其真正寓意卻為了悟人生、積極向上之意。因為在那時,賀知章已然得神仙點悟,遂感慨自己修道之心太晚,但畢竟知曉生命所歸。“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個笑字,將賀知章得道後之喜悅心情表露無遺。
天寶六載(747年),李白特地回訪賀老,但他已離世,詩仙留詩兩首,更見思念詩友亦道友之情:
《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李白詩歌“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明代胡應麟語),就像杜甫所言:“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獨步詩壇,無與倫比,清新俊逸,文思敏捷。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對李白詩歌藝術風格,晚唐皮日休如是說。“如張樂於洞庭之野,無首無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對李白詩歌藝術風格,北宋陳師道作如此評論。
白居易《李白墓》:“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曾鞏《代人祭李白文》:“子之文章,傑力人上。地辟天開,雲蒸雨降。播產萬物,瑋麗瑰奇。大巧自然,人力和施?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裡一瀉,末勢尤壯。大騁闕辭,至於如此。意氣飄然,發揚儔偉。”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說:“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一語中地指出李白詩歌有蓋世之藝術感染力,巨大聲名將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