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寫實油畫 跨越時空的感動與昇華(中)

編寫/謝春華

【正見新聞網2019年07月02日】

一幅畫為甚麼可以感動人呢?拿人物寫實油畫來說,從題材到藝術形式都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傳統,細細加以體會,我們就可以發現藝術的價值所在。

評量一幅人物畫時,觀眾首先看到的是,畫面的主體是一個人,還是表現二個人的互動,是三人結構,抑或多人的大場景。下面就讓我們以人物多少為序,來欣賞藝術史上的幾幅寫實油畫傑作。

頌揚神在人間的愛

大約在1507—1708年間,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受法王路易十二的委託,開始著手畫《聖母子與聖安娜》(Sant』Anna, la Vergine e il Bambino con l』agnellino,今藏羅浮宮)。


達文西,《聖母子與聖安娜》(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作於1510—1513年,168×130公分,法國巴黎羅浮宮藏。(公有領域)

這幅畫構思和他作於1500—1505年間的素描《聖母子與聖安娜、施洗者聖約翰》(Cartone di sant』Anna,收藏於英國國家畫廊)相近,但題材上達文西以羔羊代替了施洗約翰的位置。

畫面人物的安排集中,形成一個以安娜為頂點的三角形構圖。安娜懷中的瑪利亞是坐在安娜膝上,向前意欲抱回聖嬰,聖嬰則緊抓著象徵犧牲的羔羊﹕幾個主體一個抱著一個,其中包含著嚴肅的宗教意涵和細膩的人類情感。

年幼的耶穌抓著羔羊,回首看著母親,顯示其超越年齡的活動力和堅毅。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為人受難的未來:擔當了世人的罪,卻被當時不信的人釘在十字架上。耶穌曾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得更豐盛。」

瑪利亞作為聖潔慈母的人性,似乎不忍孩子犧牲的命運而意欲挽回,她的衣袍和手部的簡略顯示這件作品尚未完成。安娜的容貌經過精心刻繪,眼神安詳而超然地望著眼前的家人,臉部表情歡喜而慈愛,予人以親密的美好氣氛。

畫面的背景採用了空氣遠近法(又稱大氣透視法),烘托出畫中人物與後面自然背景之間的諧和,給人以真實可信的感受。

聖家族題材的繪畫傳統上多描繪耶穌的神性,而達文西卻表現人間家庭的天倫之情,並以極其細緻精微的筆法來歌頌神的不朽,使畫面洋溢著不可言喻的神聖光輝。

達文西作於1500—1505年間的素描《聖母子與聖安娜、施洗者聖約翰》(Cartone di sant』Anna),收藏於英國國家畫廊。(公有領域)

古典寫實技法的完美把握

《夜巡》(De Nachtwacht)是17世紀荷蘭繪畫藝術大師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最輝煌的作品之一,是他1642年受「城市射擊手公會」(武裝民兵的職業公會)委託繪製的成員群像。

畫家把人群描繪成整裝待發的戰士,人物安排有主有次,光線布置得有虛有實,使畫面顯得錯落有致。


倫勃朗,《夜巡》(De Nachtwacht),布面油畫,作於1642年,363 ×437公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17世紀的荷蘭被稱作繪畫的黃金時代,倫勃朗早在30年代就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畫家,他的畫作人物安排很有戲劇性,打動人心。

這幅畫同樣是精心設計,用光線與明暗將16個人巧妙搭配,展現眾位民兵在大尉帶領下即將出門巡視的場景;其中還安插幾個嬉戲的兒童,給畫面平添了幾分安寧與活潑。

《夜巡》被民兵們帶回去之後,因為掛畫的門廳燒炭取暖,厚厚的粉塵使整幅畫的色彩變得越來越黯淡,以至於一百年後,當人們再看到這幅畫作時,以為畫的是夜晚的場景,因此給它取名《夜巡》。

《夜巡》採用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層次豐富,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佳作。然而民兵們卻無法理解倫勃朗的藝術手法:每個人出100盾,為何有人顯眼,有人卻藏在後面?由於倫勃朗不願重畫或退回酬金,被告上法庭,蒙受了事業上的嚴重挫折。

然而生活的歷練也讓他的技巧日臻完善、作品益加感人深沉,在油畫和版畫創作中,展現了對古典藝術的完美把握。(待續)

參考資料:

周怡秀,《文藝復興盛期(16):〈聖母子與聖安娜〉油畫》
孫偉,《西方繪畫賞析:倫勃朗400年紀念》
月桂,《倫勃朗(林布蘭)〈夜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