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0年01月16日】
根據自1860年以來從在美國人身上採取的超過677000個數據顯示,自十九世紀以來,人類正常體溫已經下降了一度。
據史丹福大學的傳染病學家朱莉·帕森內特的團隊估計,現在人們的身體平均溫度比教科書中的溫度(37°C)低。帕森內特說:「如果你問一個醫生『房間常溫度是多少』,他們會告訴您現在是37度。」。她懷疑慢性傳染病感染率的下降導致了體溫下降。
正常體溫的37°C數值是由德國醫生於1851年首次確定的,他從大約25000人中進行了數百萬次測量,溫度範圍為36.2至37.5°C。
直到1992年,有人質疑該數據,當時巴爾的摩的馬裡蘭大學的一個團隊對148名參加疫苗試驗的人進行了測試,發現他們的平均溫度為36.8°C。2017年對英國35000多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平均氣溫為36.6°C。
有其他研究團隊認為體溫下降是溫度計技術落後。
但是,帕森內特的團隊研究了三個數據集,最早的資料庫是取自1862年至1930年間美國退伍軍人的83900個溫度數據,他們發現,即使在同一時期測量體溫,早出生的人的溫度也往往比晚出生的人高。帕森內特說:「如果只是溫度計在變化,那麼溫度測量的年份應該有所不同。」
帕森內特認為,感染率的降低可能是溫度下降的原因。
她指出,肺結核和牙齦疾病等長期感染的炎症免疫反應會升高體溫。「如果回頭看19世紀的絕大多數人,我可以確定他們的確患有慢性炎症。」「他們的年齡不超過40歲,但他們所有的牙齒狀況都很糟糕。」2008年,巴基斯坦對結核病的群體進行了一項小型研究,測得他們的平均體溫為36.9°C。
加利福尼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吉爾·瓦倫評論:研究人員所依賴的溫度測量均未跨越引入抗生素的時期,體溫的明顯下降表明了該理論的合理性。
但反對者馬科維亞克卻指出,戰爭時期的數據沒有顯示溫度測量是通過口服還是在腋下的,也未表明收集溫度的時間(人體體溫在一天中有明顯的變化)。人類的生理情況也在這200年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高,越來越胖」。因此,如果我們的身體變涼一點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