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中的驚人發現

威宇


【正見網2004年05月24日】

過去,人類要從大自然中取得紫色顏料非常不容易,紫色顯得很昂貴,也因此才引發出史書上記載的「齊桓公衣紫」一事。古希臘、羅馬人染色或繪畫時,以茜草素製造紫色,可惜顏色偏紅;古義大利、印度和波斯人,以混合紅藍的調和色取得紫色。直到1950年後,人類才開始使用化學方法合成紫色。在1980年代科學家在研究超導材料時,偶然間獲得一個副產品--矽酸銅鋇(BaCuSi2O6)並稱它為「漢紫」,這種物質在自然界中從未被發現過,即使透過現代人工合成技術,也很難取得。

奇妙的是,曾在大陸參與過研究彩繪秦兵馬俑保護工作的德國巴伐利亞文物保護局專家,一九九七年於台灣參加文物保存維護研討會時說:「由他們的研究發現,漢藍色(Han Blue,BaCuSi4O)與漢紫色(Han Purple,BaCuSi2O6)是敦煌石窟壁畫、彩塑以及秦俑身上已經普遍使用的彩色染料。」

聽到這訊息的專家非常驚訝,心中充滿疑惑:「古人是如何做到的?古代交通資訊不發達,所用顏料應是就地取材,更何況,矽酸銅鋇的人工合成技術是近幾年才擁有的,中國古代根本不存在。」

圖片說明:兵馬俑身上的彩色染料,紫色的部分即為矽酸銅鋇

這種當代才發展出來的人工染料出現於古代文物,在美國也有一個例子,目前仍然爭論不休,那就是文蘭島地圖(vinland map)真偽之爭。這張繪有美洲大陸的文蘭島地圖,據稱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60年,但科學界對此仍爭議不斷。

1957年,這張長40公分、寬28公分的羊皮紙地圖,於瑞士日內瓦的一間書鋪中現身,沒人知道在此之前它歸何人所有。地圖上在歐洲、非洲以及遠東地區的西邊,註記著「極為豐饒,甚至生長著葡萄(vine)的新大陸」。

圖片說明:這張地圖即為飽受爭議的文蘭島地圖,目前仍保存於耶魯大學圖書館

美國馬裡蘭州史密森尼材料研究及教育中心的歐林(Jacqueline S. Olin)等人,於2002年發表了這張羊皮紙的碳十四定年結果,顯示此羊皮紙的年份為公元1434年的前後11年。[1] 這項證據表明它確實存在於15世紀,而哥倫布極可能已對這張地圖略知一二。

不過打從發現這張地圖開始,批評人士便稱其為冒牌貨,最大的反對理由就是:「繪製地圖所使用的染料需現代人工合成技術才能獲得,而中世紀歐洲並不具備這種技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布朗(Katherine Brown)與克拉克(Robin Clark)發表研究論文指出,這張地圖的墨水是1923年以後的產品。因為墨水中含有銳鈦礦(anatase; TiO2),這是一種自然界中罕見的含鈦礦物,僅見於20世紀後的染料中。[2]

歐林為了證實她的假設,便用中世紀的方法,製作中古歐洲使用鞣酸鐵墨水(iron gall ink),發現其中確實含有銳鈦礦,[3]但地質學家陶威(Kenneth M. Towe)則又在2004年的《分析化學》報告說:「用鞣酸鐵墨水所繪成的地圖上理應含有鐵,但這張地圖上幾乎沒有。」[4]

對此歐林的回應是,鐵可能由於墨水變質而消失,但認為應對其他許多含鈦的墨水做更深入的研究。她進一步指出,這張地圖的墨水中含有銅、鋅、鋁與金,也與許多中世紀製品吻合。不過她的言論又立即受到其他反對人士的駁斥,認為她說的話「毫無邏輯,了無新意,而替她說話的媒體也不公正」。[5]

產生如此多爭議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個方面,就化學家而言:學者們都先入為主的認定古代科技絕對不可能比現代發達,因此,一但古文物中摻有現代科技才能創造出的物件時,便一概否定的認定為是現代人的偽造品。就史學家而言:若承認文蘭島地圖是真實的,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就必須要改寫了,這是不被現代正統史學家所接受的。

相對於命運多桀的文蘭島地圖,中國的漢藍與漢紫染料之爭可幸運多了,因為它是直接從秦始皇的陪葬坑中採樣的,所以毫無爭論。假使這個染料是從某個北京古董商所擁有的古玩中採集的,必然會有許多思想封閉的人說這是現代人偽造出來的騙人玩意兒!

在目前已經發現的古文物中,超越或相當於當代科學技術的人工製品偶而可見於葬墓品或記載於古籍中,兵馬俑的漢紫染料只不過是其中一例活生生且無法否定的實例而已,當年的歐洲Altamira史前岩洞壁畫也因為染色過於精巧而被認定是偽造品,不過後來總算證實並非造假。由此看來,若我們對於人類的發展歷史,能夠放棄許多先入為主的思想觀念及科學框架,秉持一個公正的看法來推衍,人類對於自我的歷史與文化才能有更正確而深刻的認識。

資料來源

[1] Donahue, D. J.; Olin, J. S.; Harbottle, G. Determination of the Radiocarbon Age of Parchment of the Vinland Map (2002) Radiocarbon, 44, 45-52.
[2] Brown, K. L.; Clark, R. J. H. Analysis of Pigmentary Materials on the Vinland Map and Tartar Relation by Raman Microprobe Spectroscopy (2002) Anal. Chem., 74, 3658-3661.
[3] Olin, J. S. Evidence That the Vinland Map Is Medieval (2003) Anal. Chem., 75, 6745-6747.
[4] Towe, K. M. The Vinland Map Ink Is NOT Medieval (2004) Anal. Chem., 76, 863-865.
[5] Clark, R. J. H. The Vinland Map- Still a 20th Century Forgery (2004) Anal. Chem., 76, 2423.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2305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