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破除對「印象」等的迷思

海外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4年05月29日】

我從小就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記得中學時期,我都恨不得有個辦法能知道每一位同學對自己的印象。印象,是我無論如何都放不下的「價值」。

「炫耀」帶來「好印象」

因此,我曾喜歡炫耀「優勢」以博取好印象。每當自己哪裡顯得「出彩」,知道什麼新資訊 …… 但凡覺得能給印象「加分」的,都忍不住「炫」。對於「收穫」的誇讚,沾沾自喜,感覺自己的「印象價值」提升了,如同賺到好處似的。

後來,我注意到,認識了很多年的同修,普遍給人印象好的,基本不是愛炫耀的,而是謙虛、低調、安靜的;反而愛炫耀的、虛榮的人,給人印象一般都不大好。

看來用「炫耀」來博取「好印象」有時適得其反,但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注意到這一點呢?我感覺,是因為沒有認真思考,而被感覺和「假相」給忽悠了。

破除「迷思」

從法中我理解到,遇事要有思考的餘地。我體會到,「思考」力量巨大,可以破除憑感覺導致的錯覺。從法中我們知道,「抽菸提神」是個謬見。很多人沒經過思考,就形成了這個錯覺、幻覺和觀念。

「思考」可以破除很多「迷思」。「迷思」,我理解,就是在「思考」方面迷糊了、缺失了,才導致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謬見。

仔細思考一下「炫耀」及「印象」,還原事情的「真相」,我發現:

「炫耀」後,多半是會引來「誇讚」、「恭維」等,有時現場氣氛是一片誇讚,足以令自己發飄、膨脹一把。但先別高興的太早,繼續深想一下,誇讚的人群是什麼心態呢?

言不由衷的恭維且不說了,就說真心誇讚的吧,的確覺得對方某方面不錯。但誇讚就等同好印象嗎?這可不是。誇讚只是一種情緒導向的即興反應;而印象卻是經過長期觀察、沉澱、思考等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多數人,會用理智和良知來形成對人的印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明白的一面」吧。

我注意到這類現象:比如,幾個人對某個愛炫耀的人的話語熱烈回應、誇讚,現場很活躍,好像他很會搞氣氛,但這幾個人私下裡談起來,其實對他的印象都不好;而有的默默不作聲的人,表面與人缺乏熱情互動(其實是話少導致的),好像缺乏存在感,但人們背後說起來,其實對他印象很好。

長期接觸下來,我發現:越是愛炫耀的人,其實大家都把他這個「特點」看的透透的了,憑理智良知,誰都不喜歡這樣的人,所以炫耀會導向印象差、負評;而大家普遍覺得,不愛炫耀的人謙虛、穩重、不虛榮,值得尊重,而且,雖然他不炫耀優點,但大家可都看的明明白白的。

其實,還有一個「迷思」就是,有時人會以為,優點要表現出來,別人才知道。但「真相」是,假以時日,大家都看的到,誰的優缺點都藏不住,而越愛炫耀,口碑就越差。

想要給人留下好印象,長期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重德行善、做好人、更好的人,沒有其它「捷徑」。因為,印象的實質是來自於人品和道德,不是可以裝或表現出來的。

「炫耀」的後果

用「炫耀」討誇讚,用「恭維」討歡心,以給人留下好印象,其實是「餿主意」。甚至可以說,一炫耀,就在給印象減分,炫耀的越厲害、越頻繁,減分越多,別被表面的「氣氛」給忽悠了去。

過去我真是很執著「氣氛」,對人群的誇讚洋洋自得,對冷淡又非常介意。近期認識到,所謂「氣氛」就如同「雲捲雲舒」般,根本沒啥好執著的。有德的古人對成敗尚能「寵辱不驚」,而自己對啥也不是的「氣氛」都一驚一乍、受寵若驚,真是可笑啊。

從修煉角度看,「炫耀」的後果就更可怕:「炫耀」博取「誇讚」,導向狂妄自大,就是內心的膨脹。一次次的膨脹,好似把氣球一次次吹大,越來越「中空」,雖然看上去有那麼「大」其實沒那麼大的「重量」(分量)。(俗話說「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氣球皮越來越薄、越來越接近爆炸,心性在往下掉,還可能被舊勢力抓漏「修理」。

越來越明白這些道理後,我就沒了「炫耀」的動力了。雖然累積的習氣還無法徹底杜絕,但不會明明白白做了,感覺這點習氣很弱了。明白了這樣做是犯傻,「賺得」表面上的一通忽悠,陶醉於某種虛幻的「氣氛」中,但實質是,無論從人中還是從修煉中看,都是虧了而不是賺了。

「思考」的作用

師父在《二零零四年紐約國際法會講法》中說:「至於說執著,師父今天告訴你這個去掉、那個去掉,那是強制性的,不是發自你內心要去掉的。時間長了師父講多了受不了時你會產生怨氣,你會想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你自己通過法理認識到了,你明白這樣做對你生命的好處和不好處是什麼,那才是你真正提高,你才能真正做的到的。」

從法中我理解到,強制無法改變人心。就講真相而言,不能強制別人認同大法,而是要把真相講清後水到渠成;就修心而言,也不能強制自己放下執著,而是要讓自己真正明白道理。人心會因為明白「真相」而心甘情願的改變。簡單粗暴、強制等,都是黨文化下違背人性的惡習,缺乏了「理智、智慧和慈悲」,會適得其反。

我認識到,「思考」就是用理智想清楚利弊,就能破除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那些觀念很多都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下形成的謬見,只是人長期不去思考,而被這些所控制了。

師父在《音樂與美術創作會講法》- <美術創作研究會講法>中講:「觀念是隨著人的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果人的正念不起主導作用,完全靠人表面的意識的感受,而不是真念的認識,沒有真正的自己清醒思考,那就是沒有了靈魂一樣。」

過去,我的修心一直象「割韭菜」,而不會「拔草」,只是針對情緒,而不去針對背後的觀念,而觀念又是基於貪慾。

師父在《精進要旨》<為誰而存在>中講:「人最難放下的是觀念,有甚者為假理付出生命而不可改變,然而這觀念本身卻是後天形成的。人一向認為這種使自己不加思考,卻能不惜一切付出而不可動搖的念頭是自己的思想,看到真理都去排斥。」這段法也提到了「思考」,我理解,「加以思考」就是破除觀念的良方。

我過去覺得,很多執著修煉人不能要,但這些貌似還有好處,還捨不得放,內心其實是矛盾的。思考後我發現,不符合法的很多做法,不僅在另外空間會失德,即便在世間也得不到真正的「好處」,我理解,這也是法理在這一層的展現。比如,以為「炫耀」能提升「印象價值」,事實卻相反,過去其實是被一種膚淺的謬見忽悠了,有智慧的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的。

其實,人對好東西才捨不得放,如果把道理裡裡外外想通透,明白了「真相」,識別到,那其實不是「寶貝」而是「垃圾」,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垃圾」,誰還捨不得放呢?

雖然想明白道理也很難一下就去掉某個觀念,但等於給了「它」一個重創,把根挖出來,只剩一點膚淺的習氣了。和過去那種緊抱著、捨不得鬆手的感覺不同。

幾個例子

認真思考後就能破除的迷思比比皆是,舉三個例子,談談我在其中的修心過程。

例一:執著於別人贊同自己的觀點

我一向覺得別人贊同自己的觀點才好,覺得理所當然,卻從未想過為什麼。一遇到不同意見就產生爭鬥心,急於說服對方。由於溝通而導致情緒化的事很多,以至於都怕和人探討不同觀點了,怕被情緒帶動而難受。

修煉二十多年,這個觀念都紋絲不動,面對不同意見,如果無法說服對方,就氣的不行。溝通對我而言,就是在觀點的「角逐」中獲勝。

大約三年前,我才開始修這個觀念,到去年年底,基本去掉了。期間爭鬥心多次反彈,一次爭論後,我心情很不好,內心責怪同修固執己見。後來想,我為何責怪對方?就發現還有個隱藏的想法,覺得別人必須「讓著我」,是「它」在支持「認同我的觀點才好」,「它」不講道理、胡攪蠻纏、強迫別人順著我、唯我獨尊,不然就「鬧脾氣」。剝離掉「它」後,我學會了成熟理性的溝通方式。

現在當我和別人探討問題時,不再介意觀點是否被贊同,而是尊重對方,專注於理解對方的意思,從中吸收「養分」,增益自己的不足,感覺收穫滿滿。

其實,就算人人都贊同我的觀點,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呢?探討不是為了說服對方,而是為了給自己帶來收穫,或者為了共同把事做好,這些才是溝通應瞄準的「利益目標」,別跑偏。明白利弊後,放棄不明智的想法就不難了。謬見,都沒經過大腦過濾,以為有好處,其實根本不「實惠」。

追溯起來,這個觀念是童年「小皇帝」心態的延續,覺得別人必須聽我的。長大後繼續這種「特權」心態,唯我獨尊,凡事都爭先占強,心理學稱其為「情緒巨嬰」。用世俗道理思考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不是誰讓著誰,而是彼此尊重的。

記得我從網上看到「情緒巨嬰」一詞,感覺一針見血刺到我的問題。周圍同修中,有的苦於火氣大,容易與人戧戧,我感覺很多也都有此心理,不成熟,高高在上,不能受氣。有文章表明,家庭或團隊裡的「巨嬰」會令人感覺很辛苦,因為「巨嬰」高度自我、自戀,關注點不是「一起把事做好」,而是自己的感受、自尊等。過去我很情緒化,卻不知根源在哪,當認識到原來如此幼稚可笑後,感覺更容易剝離「它」了。

從《各地講法》中,我理解到,修煉中的「理智」、「冷靜」、「成熟」等非常重要。對應到人這一層,就是心態的成熟理智。不得不說,幼年對性格塑形很重要,幾歲的孩子,有的已懂得付出關愛;有人幾十歲卻仍在朝人索取關愛、乞討誇讚。不過沒關係,別灰心,可以從小事開始學著考慮和照顧別人,從索取轉為付出,漸漸變成熟。雖說「本性難移」,但在大法中實修就不愁「脫胎換骨」。

例二:妒忌心

我曾多年放不下妒忌心,聽到別人有好事就難受,聽到別人有壞事往往偷著樂。後來也是想通了道理:從修煉上看,妒忌心會導致無法圓滿,但還遠不止於此,有妒忌心的人是歸為「惡者」一類的,「惡者」在宇宙中會去到哪裡?我有嚴肅思考過嗎?

有科學研究發現,惡念會在血液中產生毒素。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實實在在的科研結果!看來,妒忌心不但導致未來的去處堪憂,而且眼下就在毒害自己的身體。這樣愚蠢透頂的惡念,還捨不得放嗎?

有幾位妒忌心重的同修,後來出現嚴重病業,不知道會不會是長期給血液注入毒素而累積成大難?師父在《洪吟六》-〈踏上渡船〉中說「現代觀念行為是毒癌」。

我從妒忌心強到基本感覺不到妒忌,用了大概一年多,之前二十多年,妒忌心也是雷打不動。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認真思考過?是不是把道理吃透了,從而心甘情願的選擇對自己好的做法?強迫自己是不好使的。黨文化的作風,往往逼別人、逼自己,我發現這類方法根本不起作用。修心,必須自己從內心深處來主動配合自己才行,敷衍不得。

我還明白了,同修是一體,同修的好事,我完全可以通過替對方高興來分享到一份喜悅,這不是變成自己的好事了嗎?心性還提高了,何樂而不為?現在當聽到別人的好事、壞事時,我通常能隨著對方的心走,聽到別人的難就悲憫,越來越體會到生命的苦痛和不易。《了凡四訓》(白話)裡講:「一個人所以能夠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這一片惻隱的心罷了。求仁的,就是求這一片惻隱的心;積德的,也是積這一片惻隱的心。」

有個同修,因條件所限,她的孩子小時候無法參加當地其他小弟子們參加的很多活動。但這個同修善良淳樸,一點妒忌心也沒有,看到活動報導就發自內心的喜悅,她說雖然孩子沒去,但自己和孩子分享信息後,都感到受益了,還感受到能量。

這點小事看似微不足道,我後來才明白其實有多不容易,有些事不是簡簡單單能做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如果妒忌心不去就做不到,而是會羨慕別人的孩子、覺得自己孩子被拉下了等等,而不是分享喜悅。這些道理我過去根本不懂,那時只看重形式,從未深入去想很多道理。

會「分享喜悅」只有沒有妒忌心才做得到,也會給自己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法中我認識到,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念頭是被神非常珍視的,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這個同修的孩子長大後,至今在修煉、學業各方面狀態都挺好,為人保持著傳統、純淨,是個不錯的青年弟子。回想她小時候,其實很缺乏好的「環境」,她的好的狀態可能與她的家長同修的好心性及言傳身教也有關。

例三:怨恨心

對於怨恨心,除了想明白法理,我還從常人的一句話中得到啟示:「怨恨就相當於自己吃了毒藥,卻希望對方死掉。」我感覺這句話揭示了怨恨心的真實「作用」,怨恨,其實是作用於自身,而不是被怨恨者,「怨恨」及「生氣」都等於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我本以為自己的怨恨心差不多修去了,但卻長期對一些同修看不慣,近期意識到,這就是怨恨心的表現。過去以為感覺到「恨」才是怨恨心,而沒認識到「看不慣」就是怨恨,其實是一種粗糙思維。

怨恨是因為自己有這種物質,與對方如何不好,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大覺者只有慈悲,對十惡不赦的人,都不是痛恨而是痛心。如果說大覺者的境界還遙不可及的話,那麼就想想周圍的同修,我發現,很多修煉有素的同修,內心是非常平靜的,面對啥樣的表現,都不會被帶動,哪裡會對誰看不慣?

師父在《各地講法十三》<二零一四年舊金山法會講法>中講:「尤其是在這場迫害中,你不能夠升起正念來,反而增加了無數的仇恨。中共邪黨是很壞,不久就一定要淘汰它。可是哪,你們知道什麼是壞人、好人嗎?你心裡裝的是恨、是惡,大家想想這是什麼生命?」

對別人不滿,那說明心中的怨恨還不少。過去,我心裡裝著別人的缺點,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總能「洞察」到問題。一個同修指出,我看見誰的啥問題,都先難受一把,等於替別人的錯誤「買單」,不明就裡就搶著買把單,也過於「大方」了。

深想下去,「看不慣同修」的念頭來自舊勢力,我對修的好的同修,那叫一個佩服,對人心重的,那叫一個看不慣。但這算啥本事?舊勢力不就這樣嗎?修的好的,舊勢力也服氣,人心重的,舊勢力就是看不上。但師父慈悲於所有弟子,無論多不爭氣,師父都不嫌棄。我這個發願「助師正法」的弟子,想法卻和舊勢力如出一轍,我「站隊」到哪邊去了?

我深深體會到,看不慣的人越多、程度越強,自己就越難受,其實是折磨自己。哪怕為心情和健康著想,都應該停止「虐心」。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只是我過去從未認真想過,總覺得包容別人是自己大度了、吃虧了似的,但實質是放過了自己。近期開始我基本停止了對人看不慣,感覺輕鬆了,撤掉了一股累自己的「力」。

幾年前有一次,我帶孩子集體學法,我因他鬧騰而沖他發火,他就懟我,當時正好讀到「這兩股力合在一起,那也是來取命的」(《轉法輪》)。我當下就被敲醒,認識到這是來「取命」的「兩股力」,和他分享認識後我們都冷靜了。常人及同修中,因生氣發火而出現腦溢血的例子都有,說生氣是一股「取命」的「力」也不為過。

我還體會到,爭鬥心、看不慣人、男女情等,都是有害而又內耗的「力」,「兩股力」長期互作用就很危險,自己這邊撤一股,就善解了彼此的淵怨,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漸漸想明白很多道理,就在漸漸撤這些「力」,能感受到「它們」越來越弱。

我和一位同修都常寫證實法的文章,但彼此心態不同。同修指出他人問題是抱著完全為別人好的心;而我卻多了「一股力」,就是指責。最近認識到,寫文章要撤掉指責、強加、打棒子等那股「狠力」,內心純淨才能證實法。要以溫和善意對待別人的不足,給別人希望和信心。各種念頭都會帶入文章,從另外空間看就是不同的物質。同樣寫文章,自己和同修的境界就不同,在人這兒容易被忽略的這些心態上的差別,卻逃不過如電的神目。

師父在《洪吟三》-〈麻煩〉中講:「天地難阻正法路 只是弟子人心攔」。我理解到,「去人心」是助師正法的關鍵。把道理想的越透徹,執著心就越容易放,自己解脫出來的也越多。

結語

我體會到,用法理思考,或者用傳統文化的道理,以及用世間的一些正確的常識和邏輯來思考,都能破除很多觀念。從法中我理解到,三界都是為了正法而造就的。懷有謙卑及誠心,就會發現,這裡有著豐富的能輔助自己修煉的道理,可以正用、善用。

再有,思考要深入細緻,粗糙會「掩護」很多觀念。師父時刻在看護著弟子,用心感受,就會留意到很多「偶然」、別人的話、腦子裡突然浮現的某個法理等,當我越來越細緻後,感覺到的「點化」就越來越多,過去自己常常忽略了。我體會到,修心是個「精細活兒」。

師父在《法輪功》中講:「初聽起來可能覺的玄,但對有志於氣功修煉者,只要細心體悟,奧妙盡在其中。」

個人的一點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慈悲指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海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