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2月28日】
今天很多人會鑑定書法的真偽,但平常人是很難做到的。古人提供了一個原則和技巧。這樣一般人也可以簡單的鑑定書法的真假,而鑑定的過程也是欣賞的過程,更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
明代的著名畫家文震亨說:觀看古代書法作品時,應靜心凝神,首先觀察其用筆方法與字體結構,以及整體的精神韻味和相互呼應;接著看其是自然天成還是人工雕琢的痕跡,分辨自然流暢與刻意造作;再考察作品的歷史背景、題跋及流傳過程;然後辨別收藏印章、紙質或絹質的特徵。如果發現作品有結構但缺乏鋒芒,那通常是摹本;若筆意到位但位置布局欠佳,則是臨本;若筆勢不連貫,字形呆板如算籌排列,則是集字而成的作品;若形跡雖在,但缺乏真實的光彩與神韻,則是雙鉤填墨的複製品。此外,古人用墨,無論乾燥濕潤、肥瘦濃淡,都能滲透紙背,而後人的偽作則往往墨浮於表面,易於辨別。
這裡面其實透露的最大的技巧就是真書法和臨摹、集字的真正區別。真書法裡面是有神韻存在的,而且是一氣呵成的。似乎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就像是蘇東坡所說的「淡妝濃抹總相宜。」它的一筆一畫都是一個整體。而假的書法(臨摹)往往是唯唯諾諾的,生怕筆畫會出格、身心也不能真正的舒展,所以書法的筆畫就是在一種謹慎、小心翼翼的情形下寫出來的。而真正的書法往往是有神韻內涵的。
我們看神韻節目也會發現,演員的動作舒展自如、充滿美的韻味。而很多演出團體模仿神韻節目的,都是唯唯諾諾的、不知所終的那種生硬,沒有生機的。
神韻之美,來自神的內涵;古人的書法裡面也同樣有著極其深奧的內涵深意。而那些生硬模仿的就只是機械的模仿。是沒有任何價值和生機的。
今天的科技,特別是照片的出現,可以輕鬆的將畫複製出來。卻難以將畫本身的內涵也複製出來。看書法和畫的真跡,我們看到的就像是一個生命,裡面有著朝代的沉澱和作者的心神,而照片上有什麼呢?什麼也沒有。
原文:
觀古法書,當澄心定慮,先觀用筆結體,精神照應;次觀人為天巧、自然強作;次考古今跋尾,相傳來歷;次辨收藏印識、紙色、絹素。或得結構而不得鋒芒者,模本也;得筆意而不得位置者,臨本也;筆勢不聯屬,字形如算子者,集書也;形跡雖存,而真彩神氣索然者,雙鉤也。又古人用墨,無論燥潤肥瘦,俱透入紙素,後人偽作,墨浮而易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