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聖人蘇格拉底

遠星


【正見網2025年08月24日】

兩千多年前,人類最大偉的聖哲們如提前相約般一齊降臨人間。中國的老子、古印度的釋迦摩尼、西方的耶穌以及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他們的出現,同時奠定了不同區域人類正統文化的根基。

與其他三位不同的是,同為聖者的蘇格拉底卻更接近於人的層面,在他的一生中,並沒有展現過什麼偉大的神跡,但他勇敢、正義、克制、善良的品行卻散發著一種超越世俗的理性光輝。他所闡述的哲學思想和其對生死的豁達,有著與中國古代修道者相同的精神境界。尤其那句「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經典名言,仍舊令現代人振聾發聵。

高尚的人格

蘇格拉底出生於公元前470年的雅典,他的父親是一位石匠,母親是一位助產士,家庭條件不算寬裕。蘇格拉底從小接受雅典城邦的教育,他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在大街上與人交談。

蘇格拉底似乎無所不知,友愛、愛情、婚姻、藝術、詩歌、宗教、科學、戰爭、政治、正義、善良、勇敢……沒有他不談論的話題。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則是在這些話題下所含的道德關切,「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不要擔心你們的身體和財產,而是首先且最重要的是關心靈魂的最大提升。」這是蘇格拉底哲學理念的核心。

蘇格拉底沒有對物慾的追求,他認為「離神最近,需求最少。」他吃清淡的食物,幾乎不加任何調料,他光著腳走路,常年穿著一件破舊的外套,生活的標準非常之低。不過以他的名望,想過上富足一點的生活卻也不是什麼難事。貴族阿爾喀比亞德要送蘇格拉底一大塊地皮用來蓋房子,蘇格拉底卻拒絕了他:「如果我需要靴子,你卻送我一整張獸皮來做,還讓我接受它,這難道不荒唐嗎?」

蘇格拉底睿智大度,而且精力旺盛,他幾乎每天都在找人交談,蘇格拉底喜歡和人們探討一些很常識性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何為勇敢,可實際上,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詞真正的內涵是什麼。

在蘇格拉底的追問下,人們暴露出了自己的無知,許多人感受到了羞辱,於是對蘇格拉底懷恨在心,有時候辯論會演變成一場對蘇格拉底的嘲弄謾罵,更甚者會對蘇格拉底拳打腳踢。而蘇格拉底全部選擇忍受,真的做到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一次,他又被人毆打,邊上的人對他的忍耐大為不解,蘇格拉底則說:「難道他踢了我,我就應當服從驢子的習慣嗎?」

不只是對外如此,蘇格拉底對家裡的妻子更是包容體貼。他的妻子贊西佩是歷史上有名的悍婦。贊西佩經常罵蘇格拉底一無是處、遊手好閒,認為他給家裡帶來的壞名聲遠比麵包多得多。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講課,妻子贊西佩突然闖入,劈頭蓋臉的對著蘇格拉底就是一頓罵,而蘇格拉底不為所動,只是安靜的聽著。過了一段時間,贊西佩罵夠走了,蘇格拉底則繼續上他的課。可誰知,突然一盆冷水潑來,把蘇格拉底全身都澆透了。一身狼狽的蘇格拉底卻幽默地說:「我知道,打雷之後必然下雨。」

蘇格拉底把與妻子的相處當成一場考驗,他曾說:「我跟贊西佩一起生活,就像馬夫喜歡烈馬。馬夫馴服烈馬以後,就能輕而易舉駕馭其他馬匹。我也一樣,和贊西佩待在一起,使我學會了調整自己,能夠適應其他任何人。」因此西方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家有悍妻,可成哲學家。顯然,蘇格拉底的忍受不是那種懦弱者的無可奈何,更不是那種咬牙切齒的強忍,而是忍的風輕雲淡,似乎這些打罵都發生在別人身上一般。

蘇格拉底不止有強大的內心,他健壯的體魄使得他在戰爭中的表現也異於常人。當時,雅典同盟和斯巴達同盟正在發生一場超級大戰,戰爭前後打了將近30年之久。

第一場戰役中,時年40歲的蘇格拉底救了自己的學生阿爾喀比亞德,阿爾喀比亞德此時雖然只有20歲,卻是這場戰役的指揮官。這場戰鬥中,蘇格拉底的表現得到了阿爾喀比亞德發自內心的讚美。

在他的眼中,蘇格拉底吃苦耐勞的精神遠勝過軍隊之中的任何人。食糧斷絕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像蘇格拉底那樣忍飢挨餓,而且蘇格拉底不懼嚴寒。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士兵外出執行任務時都穿得很厚,在鞋子的外面還得裹上氈。而蘇格拉底仍舊穿著他平時那件舊衣,赤著腳在冰面上走,可他的樣子卻比穿鞋的人走得還自在。為此阿爾喀比亞德請求上級授予蘇格拉底英勇獎章,可蘇格拉底卻堅持不受。

第二次德利烏戰役中雅典戰敗,撤退時,蘇格拉底表現的異常冷靜,他昂首闊步,斜目四顧,敵人被蘇格拉底的氣勢所震懾,沒人敢靠近他,轉而去追那些抱頭鼠竄的士兵。

蘇格拉底的勇敢折服了與他一同作戰的士兵,甚至將軍拉凱斯都對他讚賞有加,而他的智慧和品德折服了更多的雅典青年,他們長期跟隨著蘇格拉底,聽蘇格拉底四處與別人交談、辯論,同時也向蘇格拉底請教。

蘇格拉底的教學是無償的,他從不向學生們收取學費,而且蘇格拉底絲毫沒有架子,所以他們現實中的關係更像是朋友或者兄弟而非師生。

思想的助產士

蘇格拉底的「反詰法」和其自認無知是他哲學思想的一個很大特點,他不像當時那些所謂的智者,善於用詭辯術顛倒黑白或自以為知識淵博,而是認為自己無知,對任何問題都知之甚少,只好把問題提出來向別人請教。所以他從來不預設一個正確的答案再進行辯論,而是在別人回答他的問題時,連續追問、反詰,使對方前後得出自相矛盾的結論,從而讓對方認清自己認知的荒謬和無知,以至於使其接近真知。

蘇格拉底知道,引導別人產生思考比單純的灌輸要有效的多,所以他常常說自己是思想的助產士。蘇格拉底經常與別人探討何為勇敢、虔誠、謙虛、正義、善良、正直的真諦。雖然這些詞被人們時常掛在嘴邊,可要正確的描述它們並不容易。其實不只是當時的人們,就是在今天,依然有許多人不知道何為美德與正義。當然,這聽起來顯得十分荒謬,但這確是事實。

比如要解釋一下何為美,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想明白美的定義呢?美就是長的漂亮嗎?還是說美是鮮艷的色彩?或者是對稱的結構?

那麼善又是什麼?善就對人好嗎?但如果是對待敵人還能不能善呢?如果對敵人善,那善還是不是善呢?那麼又何為敵人呢?是與自己不同國家的人就是敵人嗎?與蘇格拉底的對話,就是一次次的探尋真知的過程。

在蘇格拉底的追問下,人們會發現原來自己並不了解那些詞語的真實意思。既然不了解何為善良、勇敢、正直、美德,那麼自然不知道怎麼做才是符合正義、勇敢、善良的行為。實際上我們看到,蘇格拉底詰問別人並不是有意羞辱他人,而是讓人明白自己的無知,從而引發他仔細思考何為真正的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從而能明明白白的做一個真正的好人。

比如,蘇格拉底曾經和美諾進行過一場辯論。美諾是一名貴族,他認為要做一個有美德的人必須十分富有,貧窮的人沒有美德可言。

美諾篤定的認為,有美德的人就是一個有權有勢的人。蘇格拉底則問他,在獲得這些東西之前,是否應該加上「正義、正當」的字眼?如果是不正當獲得權力和財富,你還稱之為美德嗎?蘇格拉底的反問讓美諾徹底認識到了自己錯誤。

於是蘇格拉底得出結論:似乎正義、節制、虔誠,或者其他的美德應該加在「獲得」的前面。如果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只有用不正當的手段才能獲得金銀,那麼和寧願沒有金銀財富也不願用不正當手段獲得的做法相比,這匱乏本身就是美德。美諾心悅誠服,終於明白美德與物質、權力、地位等外在的東西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這個道理對於任何時代的人來說都不難理解,但現在許多人都把錢財的多少當作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更有人問:道德值多少錢一斤?看來他們也同美諾一樣陷入了思想的誤區。

蘇格拉底這種對話模式,得罪了相當一部分雅典人,他們往往是各個領域的「權威」人士,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無知,其難度要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更多時候,因辯論失敗而丟面子會讓人產生仇恨和嫉妒之心,所以往往蘇格拉底在得到讚美和擁護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的詆毀和羞辱,甚至是當面毆打。

當時,劇作家阿裡斯托芬的喜劇《雲》在雅典流行,這反映了當時一部分雅典人對蘇格拉底的嫉恨是非常嚴重的。該喜劇對蘇格拉底進行了嘲諷式的詆毀。在這部劇中,蘇格拉底被刻畫成一個詭辯派,一個對自然哲學有濃厚興趣的無神論者。

實際上,劇中所刻畫的蘇格拉底,正是當時的智者學派的形像,這種學派最擅長的是詭辯,他們認為一件事沒有對錯,只要論證方式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任何理論其相反的說法都能成立。他們對普遍的善和美德一概否定,這明顯不符合蘇格拉底的推崇美德和智慧的思想追求。而且智者學派的學者對自己的學生收取高昂學費。阿裡斯托芬如此污衊蘇格拉底,或許也曾受到過蘇格拉底的詰問而懷恨在心。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流行,為後來蘇格拉底的死埋下了伏筆。

可饒是如此,蘇格拉底依然「我行我素」,每天到街上省察他人,即便明知道這麼做會招致越來越多的反感。她的妻子也因蘇格拉底的舉動而經常大發雷霆,但這些從來沒能使蘇格拉底動搖。那麼到底為甚麼使得蘇格拉底會如此堅持去省察他人呢?這其實和一個神諭有關。

德爾斐神諭

德爾斐神廟石柱上有一句充滿哲理的話:認識你自己。現在看來,這句箴言與蘇格拉底的哲學理念有著莫大的聯繫。對於古希臘人來說,德爾斐神廟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它的影響力更是無可取代的,尤其是德爾斐的神諭,更是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絕對不可能出錯的預言。

德爾斐的眾多神諭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神諭,是關於俄狄浦斯弒父娶母的預言,神諭的準確顯示了神的意志不可抗拒,人無論採取怎樣的手段企圖改變神的安排,最後總是陰差陽錯的推動了神諭的發生。這其實和中國人去廟裡求籤有點類似,只是神諭更為具體:當祈求者提出疑問後,由祭司轉達神的口諭。

而德爾斐神諭在蘇格拉底身上也同樣得到了印證。蘇格拉底有一位叫凱勒豐的好朋友,兩人經常深入交流哲學,凱勒豐非常敬佩蘇格拉底,同時也敢於質疑他。凱勒豐很想知道蘇格拉底是不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於是他就到德爾菲神廟問神:雅典還有誰比蘇格拉底更聰明?凱勒豐得到的神諭的回答是:索福克勒斯很聰明,歐裡庇得斯更聰明,但在雅典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

索福克勒斯與歐裡庇得斯都是希臘最偉大的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歐裡庇得斯的《美狄亞》加上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合稱為古希臘三大悲劇。神諭認為希臘最著名的人物都沒有蘇格拉底聰明,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同時也引來了許多妒忌和麻煩。

蘇格拉底聽到這個神諭後陷入了長期的困惑之中。他認為,神諭是不可能騙人的,但是他又明確的知道自己並不比那些偉大的希臘人聰明,反而是通過大量的學習,大量的思考,心中不解的東西越來越多,甚至可以說自己是無知的。但為何神諭會這麼說呢?於是蘇格拉底決定要親自證實神說的話。

那麼要如何做呢?蘇格拉底思來想去,決定去拜訪大眾心目中的三類聰明人。他首先拜訪的是政治家。這位政治家向來以知識淵博自居,在交談中,蘇格拉底卻發現他對善與美這些概念的理解非常有限,而他卻自以為無所不知。這顯然不是一個具有真知的政治家。

從政治家那裡離開後,蘇格拉底又拜訪了詩人,可他卻驚訝的發現,詩人對自己的名作的解釋竟然還不如其他人解釋的更好。因此他認為,詩人創作詩歌時,需要憑藉某種天賦或是靈感,而非是僅僅靠自己的才學。這裡稍微岔開說說,蘇格拉底發現的這一觀點和中國古人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謀而合。許多詩人、藝術家,有很多都是在醉酒的狀態下創作出了完美的作品,如人們熟知的李白醉後思如泉湧,還有王羲之醉後寫成的《蘭亭序》等。

最後,蘇格拉底又拜訪了工匠,可是這位工匠因一技在手,自恃高人一等,蘇格拉底詢問工匠有關道德和價值觀的問題,他不懂裝懂,強行作答,狂妄自負的樣子顯得非常淺薄。

蘇格拉底在拜訪完這三類人後,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人類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一無是處。」「看來他(神諭)並不是誇讚我,而是把我當作例子,好像在說:『在你們當中,只有那些像蘇格拉底一樣意識到自己在智慧上一無所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因為真正有智慧的只有神,如果不知道自己無知,沒有謙卑之心,人就會因自大而固執己見,停滯不前,從而無法獲得真正的智慧,看到真理也會去本能的反對。於是,蘇格拉底決定喚醒雅典人,做城邦的「牛虻」,幫助他們,刺激他們,直到他們都能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進而能分辨真正的善與惡,提升道德,接近神。

至此以後,每日省察他人,找人辯論,成了蘇格拉底踐行自己哲學使命最重要的方式。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來自於神的誡命。

宗教的沒落和對神的正念

或許愛思考的人們在看過希臘神話後,都會產生這樣一個疑惑:希臘神話中的這些神,怎麼會這麼「奇怪」?他們似乎充滿了慾望、算計和爭鬥,和凡人沒有任何區別。事實上,這正是當時人們道德下滑、宗教變異的最直觀證據。

當時的作家、詩人用自己的理解隨性創作以及民間的牽強附會,把神描繪成了符合他們觀念的樣子,所以他們慾望滿身,縱情享樂,還有的甚至可以為了權利弒父或吃自己的小孩。實際上,這就是當時社會負面因素的投射。

其實,這樣的事情一直存在,如今也是一樣。在中國大陸所流行的《白蛇傳》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書中的蛇妖被刻畫的有情有義,而得道高僧法海和尚卻固執而又不近人情。人妖之間的戀情被譜寫成流行歌曲被大量傳唱,網絡上「法海你不懂愛」的MTV成了網絡熱門,善與惡、好與壞、真與假在這種娛樂化的方式中被漸漸顛覆。

當然,現實中佛教也早已不再是清修之地,寺廟的方丈被爆出私生活混亂,「財色雙修」,出入乘坐豪華轎車,購買大量房產,大發佛難財,道德品質甚至不如一般常人。這無疑又加重了人們頭腦中修道、修佛者的負面形像。

小說、電影、電視中,大量的傳統人物被顛覆性的再次塑造,有的故事中的神甚至比魔都惡,而英雄人物要不沾染點邪性,就會讓人覺得落伍和千篇一律。

蘇格拉底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宗教已不再是引導人們崇善的淨地。人們不懂得如何敬神,只是一味地求神解決生活中的麻煩或消除苦難。可悲的是,真正懂得敬神的蘇格拉底,竟然被誣告不敬神靈,原因只是蘇格拉底不隨當時雅典人一樣,用祭祀儀式來敬拜神靈。

就在蘇格拉底受審前,他在法庭門口碰到了認為對神非常虔敬的游敘弗倫,他因父親的過失而去法院告他。理由是父親的行為是對神的不敬,侵犯了神的權力。自己的做法是真正的敬神。蘇格拉底很好奇,因為自己被控告的原因之一便是不敬神,於是便向游敘弗倫請教何為敬神。

游敘弗倫告訴蘇格拉底:敬神就是做的事情讓神喜歡。宙斯,這個奧林匹斯山最偉大的神,因為他的父親克洛諾斯吞吃自己的孩子,宙斯就把克洛諾斯綁了起來,毫不留情地懲罰他。所以我做的事情是讓神喜歡的。

蘇格拉底卻認為,奧林匹斯山有那麼多神,他們之間爭鬥不休,意見不一,你覺得應該讓哪個神喜歡?你懲罰你的父親,宙斯是喜歡了,克洛諾斯肯定不喜歡吧?赫菲斯托斯喜歡了,赫拉肯定不喜歡吧?所以同樣一件事,既會讓神高興,又會讓神不高興,這能叫虔誠敬神嗎?

蘇格拉底敏銳的察覺到了希臘神話的混亂,神應該具備著一種崇高的道德,不可能像人一般行事。人敬神是因為神是全知全善的,人追尋神的本質是追尋善,如果神是不善的,那顯然已不配稱之為神了,那為何還要努力追尋呢?

希臘神話中,宙斯的父親克洛諾斯吞吃自己的孩子,宙斯也因為害怕預言吃了自己第一個老婆墨提斯,這哪裡有神的慈悲和善良。而游敘弗倫學習傳說中的宙斯父親的行為而懲罰父親就以為是敬神,明顯是受到了當時變異的神話故事的影響。游敘弗倫對「神」的虔誠,顯然未曾經過仔細省察。在蘇格拉底的詰問下,游敘弗倫不得不改變了他的說辭:敬神就是對神好。

蘇格拉底繼續問:一個人為甚麼對神好,是不是像照顧馬是想讓馬拉車一樣,殺雞宰羊祭神,其實是希望獲得神明保佑?對神好就是想利用神嗎?

蘇格拉底認為,祭祀神靈並不是真正虔誠的敬神,尤其是當祭祀者抱著希望獲得回報的想法祭祀神靈時。這和如今去廟裡求神拜佛的人沒有本質的區別。

游敘弗倫最後啞口無言,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敬神,只得說:改天再說吧,蘇格拉底。這會我還急著趕路呢,得走了。

蘇格拉底為何如此睿智,他的智慧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伴隨蘇格拉底一生的神秘聲音。

 「從我的童年開始,一個特定的聲音就開始在我心中出現,如同一個精靈的聲音。每當它出現時,它總是阻止我去做一些事情,但從來沒有給我正面的建議。比如正是它阻礙了我參與政治實踐,而我也願意聽從它的指示。無論是作為士兵堅守陣地,面對死亡,還是擔任法官,堅持正義的審判,精靈從未發出過阻止的聲音。」

「你們知道,我內心總會聽到一個精靈的聲音。每次我想做不對的事,它總會跳出來反對,哪怕是小事。剛才發生在我身上的,人們總以為,是最大的壞事。但是,從我早晨離家開始到現在,無論我做什麼、說什麼,這個神的信號從未發出反對,而我在別的場合說話時,它卻總是阻攔我繼續講。為甚麼它沒有反對我今天的言行呢?讓我告訴你們:或許,我的這次遭遇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因為如果我要做的不是好事,我熟悉的信號不會不反對我。」 

這個神的聲音曾經讓後世無數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一向推崇理性思辨的蘇格拉底竟然會不加思辨的聽從一個來自內心的聲音。但是如果站在中國傳統的修煉人的視角,這就很容易理解了。他正和我們修煉文化中,「點化」這一概念完全一致。當一個修道人做出不符合道的行為和思想時,就會有聲音阻止,或是讓修煉者受挫、摔跟頭等。其實,這就是神在點化修煉者。

蘇格拉底負有奠定人類文化的使命,故而從童年起,一直有神在看護著他、啟悟著他的智慧。人們總是把信神和不理性等量齊觀,其實是一個相當主觀的誤解。真正信神者,必然首先是一個理性的人,他們對神擁有的是正信。而大部分神神叨叨的人,多數都是求神者,他們會為了燒頭香而付出大量錢財,說白了,他們只想和神佛做交易。而對於何為佛法、道法,他們實際上並不比不信神的人明白的更多。

蘇格拉底反對將傳統的祭祀作為敬神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只是將敬神和自身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蘇格拉底呼籲要將對哲學和知識的追求作為崇拜神的主要方式。蘇格拉底認為雅典人應該通過自省來敬神。如果一個人始終追求智慧,才是對神最大的虔敬。說白了,這就是蘇格拉底的修煉之「道」。

蘇格拉底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現象,他不時會出現長時間的走神、發獃的狀態。他會在某個地方突然停住,有時陷入沉思達數小時之久。有一次,他在戶外駐足思考,從清晨站到中午,一動也不動。中午的時候,人們開始注意他了,來來往往的人對他指指點點。那會兒正好是夏天,到了晚上有幾個人出於好奇,搬來鋪蓋卷,守著蘇格拉底,看他是否會在這站一整夜。果然,蘇格拉底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太陽出來了,他向太陽做了祈禱才離開。

還有一次,蘇格拉底和亞裡士托德姆一塊兒去參加一個宴會。路上,蘇格拉底又出神了。亞裡士托德姆沒注意,等他到了宴會地點,主人問他:蘇格拉底呢?他這才發現蘇格拉底沒來。於是,他們派人去尋找,很快那人回來說:找著了,他呆呆地站在鄰居家走廊下,我招呼他,他一動不動。」參加宴會的人中有人了解蘇格拉底,就解釋說:他是有這個習慣,隨時會站下來,無緣無故地出神。後來,直到宴會過了一半,蘇格拉底才到。

之前我們講過蘇格拉底曾多次參加戰爭,在第一次參戰時,蘇格拉底也曾一動不動的站了一天一夜。結合蘇格拉底之前那些修煉的表現,他的這種出神在中國修煉文化中就更加容易理解了。那就是他進入了「定」的狀態。這是修煉者打坐或修行狀態的一種常見的現象。在《西遊記》中,孫悟空也常常以元神出竅的辦法來搬救兵,那時候,他的本體就是一動不動的。

蘇格拉底之死以及迫害者的報應

公元前399年,有人控告蘇格拉底腐化青年和不敬神,蘇格拉底在500人組成的陪審團面前辯護,駁斥了控訴的荒誕,可是陪審團仍舊判處了蘇格拉底有罪,蘇格拉底服從判決服毒而死。成為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公案之一。

指控蘇格拉底的一共是三個人:代表詩人和藝術家的莫勒圖斯,代表手工藝者與政界人物的阿努圖斯和代表演說家的盧孔。這些都是蘇格拉底「得罪」過的群體。莫勒圖斯正面指控蘇格拉底,盧孔是一個附和者,他們背後的阿努圖斯即是這場荒誕控告的幕後主使。

希臘戰敗後,由斯巴達扶持的三十僭主曾短暫統治過希臘,他們血腥的統治遭到了雅典人的反對,後來,民主又回到了雅典,阿努圖斯正是當時雅典的掌權者。

在這場審判發生前幾年,蘇格拉底曾批評過雅典之前當權的民主派,當時阿努圖斯就提出抗議,他的政治主張就是要恢復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前的溫和民主制,蘇格拉底的批評和影響力讓他感到危險。而且蘇格拉底還曾指出阿努圖斯對兒子的教育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意,並不是真正的為兒子好。

阿努圖斯懷恨在心,利用部分希臘人對蘇格拉底的不滿情緒,精心策劃了這場政治迫害,他到處散布謠言,如果蘇格拉底不死,雅典的年輕人就都會被蘇格拉底腐化。即便他明知道蘇格拉底沒有罪,也不參與政治,只是一個愛辯論的善良老頭。

有學者認為蘇格拉底想做一個一心求死的殉道者。理由是什麼呢? 首先,蘇格拉底拒絕演說家呂西阿斯給他寫了一篇智者學派風格的辯詞。我們必須得承認,讓蘇格拉底按照智者學派的辯詞來申辯,勝訴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蘇格拉底卻認為這篇辯詞在說謊而不願使用。

其次,在陪審團判處蘇格拉底有罪後,蘇格拉底本可以要求從輕發落。比如選擇罰款或流放。蘇格拉底同樣拒絕了。

最後,蘇格拉底的學生買通看守,準備救他出獄時,蘇格拉底因這麼做是破壞法律而再次拒絕。

但筆者認為,這並不是蘇格拉底在一心求死,蘇格拉底申辯時顯然是積極為自己辯護的,「另外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不容易出現在你們中間了,請放了我吧。如果你們殺了我,而後神如果不再派另外一個我這樣的人來煩你們,你們就要在沉睡中度完餘生。」

「我不關心我自己的任何事,簡直不像是人所能為,多年來,家裡的事得不到我的關心,我總是為你們做事,親自走到你們每個人那裡,像父親或長兄一樣,勸你們關心德性。如果我從中得到什麼,或靠叫你們做這些掙錢,那還有些道理。現在,你們自己看,他們,那些控告者,雖然如此無恥地在別的所有事情上控告我,卻不能厚著臉皮提供證人,證明我拿過或乞求過薪水。而我認為,我可以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我說的是真的,那就是我的貧困。」

蘇格拉底不求死,但也決不怕死,他強調:「我一生追求真理,一生都在與任何人的對談中強調並保持真誠,那麼這次為了活命,我就要編造活命的理由嗎?絕對不可以。」在變異思想的影響下,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持受害者有罪論,將責任往那些好人身上推,曰:為甚麼別人就針對你?肯定是你有問題云云。卻從來不論及那些壞的現象和負面的因素。

之所以蘇格拉底被判處有罪,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被蘇格拉底省察的人對他懷著極大的惡意,他們當著蘇格拉底的面或許承認過自己沒有智慧,但是背地裡卻懷恨在心。前文說喜劇《雲》對蘇格拉底極盡詆毀之能事,卻又大獲成功,在看過劇的人們的印象中,蘇格拉底是一個詭辯者,又是一個不敬神的人。

這種長期的詆毀已經影響了很大一部分人,有的人對蘇格拉底有一種天然的敵視,即便他本身並不了解蘇格拉底。而更多被蘇格拉底省察過的人,因抱著這種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也認為他是一個不敬神靈的詭辯者。

當然,真相其實很簡單,蘇格拉底並不熱衷研究自然事物,雖然他也不反對,他更在意的是對人的德行和智慧的探究。但蘇格拉底確實不像當時的雅典人一樣祭祀神,這是因為當時的宗教已然敗壞,關於神的那些所謂的傳說,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邪說。

蘇格拉底認為,祭祀神靈並不是真正虔誠的敬神,尤其是當祭祀者抱著希望獲得回報的想法祭祀神靈時。所以他拒絕將傳統的祭祀作為敬神的方式,想求回報的本身,就是一顆非常不好的心,這對神一點也不敬。

他呼籲將對哲學和對知識的追求作為崇拜神的主要方式,他認為雅典人應該通過自省來敬神。實際上,這是勸人修煉自己,提高道德。雖然中西方文化不同,但實際的內核卻毫無二致。

蘇格拉底說:是神安排我以愛知為生,要我省察自己和別人,我這才是真正敬神的行為。我如果反而怕死,脫離了神賦予我的使命,以不智慧為智慧,那才是做了真正可怕的事。神安排蘇格拉底省察自己和別人,即便他明知道這麼做有多危險,但他依然義無反顧。

面對控告和污衊,蘇格拉底的反駁是無懈可擊的,因為這並不是什麼難事,蘇格拉底要做的只是把事實真相講出來而已。但是人們頭腦中的成見卻不是幾句話就能消除的。蘇格拉底最後仍然以280:220被判有罪。

蘇格拉底早已料到審判的結果,他也沒有要求從輕發落,而是認為像自己這樣對城邦有貢獻的人,應該在市政府裡免費用餐,而不是得到懲罰。

他對那些叛他有罪的人說:「現在我被判處死刑,而他們卻被真理判處了不義和邪惡之最。我接受我的懲罰,他們也應接受他們的。」

蘇格拉底還對誣告者做了預言: 「在我死後,你們將面臨比你們對我施加的懲罰更加難以承受的懲罰。」蘇格拉底明白善惡有報的道理,不久以後,他的預言果然一一應驗,不過那是後話。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後,他絲毫不感到難過和恐懼,反而還要不斷安慰來看他的那些學生和朋友們。

學生們悲傷地問他:「老師,您如果走了,我們就成了無父的孤兒,有問題該向誰請教呢?」

蘇格拉底回答說:「今後你們仍要一如往昔,按照你們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人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會對最善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體認,如果現在認為『應該真誠待人,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就應該按照現在的認識去勇敢實踐。將來發現更好的、更善的方式,再勇於改進。如果一味等待,寄希望於發現最善的方式再去行動,那麼永遠也不會邁開腳步。」

蘇格拉底敏銳的觀察到,人對真理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現在認為的真理並不一定是真理。對善而言也是一樣,人們在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理解。蘇格拉底用善良、正義、節制、忍讓、真誠、勇敢的德行來實踐自己的哲學理念,並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厭其煩的啟悟著人們的良知和善念。從蘇格拉底的言行中,能看到他擁有與佛家相似的普度眾生的胸懷。如果硬要總結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的話,那時就是勸人做一個好人,一個崇善的人。

最後,蘇格拉底拒絕了學生們的搭救,從容飲下毒酒赴死。蘇格拉底死後,他的預言開始生效。雅典人雖然有許多反感蘇格拉底的人,但是人們普遍不認同處死蘇格拉底的做法,人們對這種顯而易見的政治迫害感到憤怒,民眾積壓的情緒開始釋放。

雅典人開始用實際行動抵制那些參與指控蘇格拉底的人,在公共場所排擠他們,最後他們在絕望中自縊而死。三個主要控告者,莫勒圖斯被私刑處死,阿努圖斯和盧孔被流放。後來,雅典人請雕塑家呂希珀斯為蘇格拉底造了一尊青銅塑像。以便紀念這位思想助產士、雅典的牛虻,一位真正的聖者和先知。

蘇格拉底之死的現代啟示

蘇格拉底以詰問的方式想要叫醒雅典人民,讓人明白智慧、正義、節制的美德,卻被壞人污衊、控訴、審判,這種對於聖者的迫害是人類真正的恥辱,不幸的是,這種恥辱在歷史上卻時常發生。

如今法輪功學員只為踐行真善忍的修煉原則,修己利民,同樣受到了中共極權的殘酷迫害。橫向對比兩者被迫害的經歷,我們看到了很大的相似性。

其一、蘇格拉底是因為審察別人的智慧而讓許多人感到難堪,特別還有神諭為他背書,這讓那些徒有虛名者嫉妒不已,故而掀起了這樣一場政治迫害。同樣的,黨魁江澤民也因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受到眾多弟子的崇敬而妒恨難平,因此不顧其他政治局常委的反對悍然發動了這場迫害。

其二、蘇格拉底被喜劇《雲》所詆毀,許多人未加思考便相信了這部喜劇的內容,因此使不少雅典人心中產生了對蘇格拉底的厭惡之情,甚至極大的影響到了陪審團的投票結果。

而法輪功也有著相同的遭遇,中共為了消滅法輪功,在天安門前上演了「自焚」偽案,將法輪功妖魔化,並利用幾千種類報紙,幾百個電台、電視台持續不斷的污衊、造謠,使得民眾談「法輪功」色變,法輪功學員從理應受到尊重的善良群體,成了中國社會最受人們敵視的「異類」。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之所以能推行全國,與這部造謠影片有著莫大的關係。

其三、蘇格拉底被審判是惡人們鑽了民主決議的法律漏洞,許多人因聽信蘇格拉底的謠言,對他十分反感,而當時的法律並沒有什麼一審、二審之說,給蘇格拉底的辯護時間非常的有限,只有短短几分鐘而已。這麼短的時間想改變人的思想,難如登天。

蘇格拉底在申辯無果後,飲下毒酒從容赴死,但他從未認為自己犯了什麼罪。他認可的是法律的程序,他認為審判的程序是符合法律流程的。

而中共卻給了法輪功學員兩條路走,其一,只要放棄修煉,就能得到一個正常生活環境,可以自由生活。其二,不放棄修煉者,輕則被勞教、判刑,重則被酷刑迫害甚至被活摘器官。這兩重天一般的待遇不免讓人疑惑,這是正常的法律流程還是中共淫威下的逼人就範?因為世界上可不會有殺人犯說自己不殺人了就能得到釋放的事情。如果有,那就說明那裡法律已經不復存在。

實際上,中共對法輪功學員的審判,直接是公檢法司相互勾結下的黑箱操作,裡面充斥著違法的程序、捏造的罪名、違心的判罰。法輪功學員只是和平的散發真相傳單就會招致中共數年的非法判決,這在自由言論的國家是不可想像的。而更多的法輪功學員則根本沒有經過審判就直接被中共投進了洗腦班、法制中心和精神病院等黑窩強制迫害。

其四、對蘇格拉底的污名化說辭是腐化青年和不敬神,但有良知者並不難判斷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而針對法輪功,中共一方面瘋狂迫害、企圖封口,另一方面大肆污衊,讓民眾得不到真實的諮詢,什麼法輪功學員有病不吃藥,什麼參與政治,什麼宣揚迷信,污衊中充斥著掐頭去尾、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之辭。中共從來不提有多少重病之人因練習法輪功而身心健康,也不告訴人們中共瘋狂的迫害才是法輪功揭露中共惡行的起因,更不會告訴人,法輪功修煉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學家和高級知識分子。

其五、蘇格拉底最後對那些迫害他的人進行了預言:「在我死後,你們將面臨比你們對我施加的懲罰更加難以承受的懲罰。」後來果真應驗,他們歹毒的內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們被雅典人民所唾棄,不是自殺就是被流放。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法輪功學員所講述的善惡有報的道理同樣在應驗之中。就像蘇格拉底說的:「逃避死亡並不難,逃避邪惡才是更難的事情,因為邪惡比死亡跑得更快。」20多年來,中共在這條邪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由此造下了無邊的罪業,公檢法司及政法委、610那些官員們的惡報事例更是層出不窮。瘟疫中,大量中共的追隨者死亡,中共不知悔改,索性隱藏了全國死亡人口的火化數量,中共能瞞過世人,卻無法瞞過上天,迫害者如再不醒悟,更大的災禍必將到來。

蘇格拉底生前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和詆毀,但無人能反對他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卓越成就。蘇格拉底死後,雅典人開始懷念他不知疲憊的省察他人,勸人為善的身影,由此為他建造雕像以示紀念。而法輪功學員不畏中共的暴虐,堅持講清真相的舉動同樣令人動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會認識到法輪功學員所做的事的真正含義。到了那時,人們一定會感謝法輪功學員的付出和他們那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提醒:認識法輪功的真相,退出中共以保平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