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3月31日】
齊景公有個非常疼愛的女兒,他想將她嫁給晏子。景公於是到晏子家宴飲,正喝得痛快的時候,景公看見了晏子的妻子,說:「這就是先生的妻子嗎?」晏子回答說:「是的,這是我的妻子。」
景公說:「嘻!她又老又丑。寡人有個女兒年輕又容貌嬌美,請讓她充實先生的內室。」
晏子離開坐席回答說:「如今我的妻子確實又老又丑,可是我與她共同生活的時間很長了,過去也曾經趕上她又年輕又漂亮的好時候。況且人本來就是壯年託身於人一直到老年,從漂亮時候託身於人一直到變醜。她曾託身於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依託。君王的恩賜是要我們背棄自己的依託嗎?」於是拒絕了君王。
在今天的人看來,喜新厭舊是人的一種本能,認為是正常的。其實古代並不是這樣的。至少不全是。中國人常說「糟糠之妻不下堂」。相依為命走過艱難的歲月,不離不棄才是真正人的本性。
大法師父在經文《美國法會講法》〈紐約座談會講法〉中告訴我們「在中國古代包括全世界,西方社會也是這樣,男人他知道如何去對待自己的妻子,體貼愛護自己的妻子,那妻子又知道體貼丈夫,陰陽就是這樣並存的。」
人與人的關係,在古代是非常的和諧的。夫妻之間可以做到相敬如賓。這並不是客氣,而是人與人的一種相處方式。今天人的道德敗壞了,才出現所有的這些不好的東西。
原文:
景公有愛女,請嫁於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耶?」晏子對曰:「然,是也。」
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滿夫子之宮。」
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壯託乎老,姣託乎惡,彼嘗託,而嬰受之矣。君雖有賜,可以使嬰倍其託乎?」再拜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