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未了之途 (三)

子媛


【正見網2025年09月03日】

(九)梨花——夜雨。

然後呢,她和朋友每天一起學習,就這樣過了整個暑假。

其實她也沒有再想這件事情,她每天在忙自己的科研,同時做著好幾個項目,也幾乎想不起來這個事。

這一年她的變化尤其明顯,隨著內心不斷修行,周圍的人都在說感到她和一年前判若兩人,是那麼純樸,又能時刻想到自己哪裡可以做的更好一點。那她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呢,靜得離譜,除了安靜就是寧靜,和人說話社交的時候才會眉飛色舞。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漸漸很難勾起她的喜怒哀樂,她漸漸仿佛都沒有了情緒的變化。雖然還是個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可是她很久都沒有大哭過了,因為沒什麼事會讓她傷感,甚至都忘記上一次痛哭的感受,好像是幾年前了。

即便關係很近的朋友調侃她是「社交悍匪」,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她平時除了想工作和大量學習不同學科的東西,她的腦子裡像一片靜靜的海,幾乎什麼都想不起來。

直到某一天,有人在群裡問誰能幫忙回國帶東西,小孟回答了一句,「我可以「。

雖然不意外,心裡還是咯噔一下。小鎂去問了,果然是的。

小天並沒說什麼,因為她知道:引得了來路,渡不了劫數,改不了命數,攔不住去路。 誰的一生到何時該經歷哪些歷練、遇到哪些轉折,豈是她一個外人說了算。

但到了晚上的某個時刻,她突然一瞬間淚流滿面,聽著雨聲風聲交雜,她甚至沒有力氣坐在椅子上。她滑了下去,跪在了地毯上,腦袋靠著桌子一角,就這樣抽泣,還覺得些許心痛。
但她的腦子是一直在轉的,一邊哭一邊想怎麼會這樣?!上一次這麼大哭好像還是兩年前。她尋思,那人在的時候,也沒有想天天找那個人吧。她翻開了他的照片,也不覺得是有多迷戀那張臉啊,可是為甚麼她會難過呢。她越想越糊塗,當然她更擔心是不是她變回了狀態很差的俗人⋯⋯

她哭得梨花帶雨,但她自己知道,這情緒很複雜,真的難以形容!或許是覺得那個人性格跟自己一樣豁達大度,或許覺得對方是一群朋友中最聰明的一個,或許是認為他品質好,或許是覺得他低調內斂,又或許就是單純的惺惺相惜⋯⋯總之,她真的需要和這位特別看重的朋友告別了。

她給系裡的朋友萱萱打電話,說她想去送送這朋友,萱萱是個非常睿智的女孩,只說了一句,「也不用太強求。」 但她並沒有覺得自己在強求什麼,她不是嘴硬,是那時候真的沒有意識到。至於是否執念這個問題,我們放在最後說。

晚上她打坐入定,她以為她會靜不下來了,然而這些並未影響她的狀態,她盤上腿開始就能完全靜下來,仿佛一種走出這個時空的寧靜,這讓她更困惑了,覺得自己一陣一陣的像個神經病。結束後,她拿起紙筆,只覺得字字重如千金:

臨江仙·別懷

一半清醒一半痴,一壺孤影涼茶
緣由苦思終未解,只留得,潸潸滴案花
平生未有如斯境,風雨交聲亂打
素心如水欲相付,今將往,何時共歸家

雖然她學了二十年數學,語文成績從小就差,但出國幾年之後,也不知道腦袋讓什麼風吹了,今年開始她突然學會寫詩了。

是啊,「何時共歸家呢?」 無論誰回國了,去了哪個令人嚮往的城市,做了多好玩的事情,她現在都不能回。時間緊迫,她要趁年輕繼續在這裡學習一身本領,這一年,她開始在工作之餘學習歷史、經濟、政治,她會像那些她心裡敬佩的人一樣,「為往聖繼續學「。

她哭的不僅是誰回國了,而是她為甚麼不能回國;不光是誰去創業了, 而是她還未能獨當一面。故土難離是真的,捨不得朋友是真的,感慨自己沒用也是真的,最近一年看著她的中國社會的紛爭不斷,一點點亂下去,她那 「修身齊家治國」 的理想不知何時才能實現,不知中國何時才能實現真正的民主和重建。 

(十)未了之途

也許是最近一段時間的修行又有些許長進,和之前相比,她在性情上丟下了過去很多不必要的東西:那層厚厚自我的殼。

她待人處事已不再是以保護自我為出發點,心裡從內到外真正的柔了下來。柔可熔鋼鐵,亦能生萬物。她時時勉勵自己,女性的智慧絕非僅限於追求發展事業、站穩腳跟,而是先有 「德」,再有 「慧」。如果是幾年前,她恐怕還是個咋咋唬唬支持女權思想的小孩子,現在她明白,真正的強從不是裝腔作勢,而是內心如水般的溫柔。一個剛柔並濟的人,便不再自卑或自傲,做事時思想也純淨,拋開私心雜念,智慧自然超群。

她時常勉勵自己,既然是個修行人,那就要做到更完美一些:聰穎智慧、端莊得體、豁達明朗、溫婉隨和。

自從她悟到這一點,只覺得內心更加明朗了,也很少再為人與人相處之間那些瑣事困惑。更多時候,她願意做主動敞開心扉的那個,也就不過分在乎別人的評價,做到待人以誠。

想起他之前說的話,她主動發了消息,果然,他依然說 「不用送我了,我只想一個人悄悄地走⋯⋯開學了,有新來的人了吧,你也認識適應一下吧。」

她性格天生吃軟不吃硬,她能感覺到他說這話時的失落。她打算過去找他,她覺得離別的悲傷可以留給她一個人去承受,只希望那個人以後想起來,覺得自己離開這座城市時不是孤單的無人相送。

「想聊就打電話吧,我一會八點又要開會了,現在還有很多東西沒收拾,」 他說。

電話裡,「後面去做什麼呀?」

「去回國創業了,做個AI公司。我之前不是在群裡發過一次嘛。」

她當然看到了,但她更想親自聽他說。

她說,「其實咱倆的事我還沒有想太多,你知道我這個人比較木,也比較慢熱,而且也沒那麼衝動。」 「還有,我以前也沒有跟你說過太多我的真實想法,比如我吐槽開玩笑你對那你們實驗室那個姐姐,其實我心裡是在想你真的很善良,她騷擾了你一年,你一句重話都沒對她說話,你對她真的很好了。」

他打斷了一下,「可是我覺得她對我並不好。」

「嗯,她可能認準了你不會跟她發脾氣,可是你從來沒傷害過她,我不覺得每個人都會做成這樣。」

他說,「我真的謝謝你⋯⋯其實我都沒覺得我有這麼好⋯⋯」

「還有,之前別人傳謠,把別人的事傳成你的事了,我真的沒有信,我能分辨出是別人瞎說的。我沒有在場,在場我一定會說你不可能做那種不尊重人的事,而且我覺得,即便是你真做了,也一定有原因。」

他頓了頓,「我也沒太在意,你也不用太當回事,無需解釋,咱倆之間沒什麼尷尬的,我和別人說尷尬也不是那個意思,畢竟咱倆沒有談過⋯⋯」

這說話方式是如此的熟悉,質樸得不帶一絲虛偽,她本來想寬慰他,「沒關係,既然選擇去創業了,只要以後不後悔就行。」 本來她期待聽到他說是的,沒想到他說,「估計有可能後悔,後悔就留給以後吧,現在是真的覺得讀這個博士沒什麼意義。」 這一句話聽的她,心裡又咯噔一下,有了一種說不出來的預感。

他接著說,「沒辦法,但還是得先確定人生別的大事,再去想感情的事。」 她知道他在解釋,怕氣氛尷尬起來,趕緊話題岔過去,「是的,我非常支持,人生就是要干波大的,你要從聰明人裡面脫穎而出⋯⋯我也正在做自己準備好好發展的項目,為未來做計劃⋯⋯」 足足聊了將近四十分鐘,直到他要開會了,才掛斷。

最終雜事繁瑣,雖然沒能擠出時間見個面,但這已經不重要了,留點真誠和信任,即便再遇見也依然是真朋友吧。如果可以,她依然會呵護這位朋友,依然可以無條件。

她寫下心裡的萬千思緒:

心中何所貴 莫過真與善
茫茫眾裡見 宿緣豈偶然
浮言難惑我 心鑒自分安
往昔同歡聚 笑聲滿杯盞

各有千山路 惜別不怨嘆
山高路且遠 願君展宏觀
禮止誼常在 心誠意不散
德行相與契 戚戚亦無憾

人和人的緣分哪是隻言片語就能說得清的。「眼緣」 這個詞帶個 「緣」 字,便是一種因果緣分的表現,膚淺的人覺得一切是外表和身材惹的禍,其實不然,緣分而已。若是兩個人惡緣相欠,恐怕是你美若天仙別人也會第一眼就看你不順眼了。

她領悟了,何為一切隨緣,就好比現在,湊不到一塊時不能硬湊,沒能好好告別那就不必太執念。既然命運的安排就是如此,那可能萍水相逢皆是客,也可能緣分未到離別時。那段寫在她心裡的送別詩如果沒機會就不必送了,如果有緣,那個人依然會在以後看到。

寫到這裡,夜已深。她看著電腦螢幕,又恍惚了一下,使勁眨眨眼,好像眼前這個場景,這文字版式、故事情節,她曾在哪看到過,如此熟悉。可能冥冥之中自有誰掌握著這一切,本來就不需要她坐在這費勁操心。

就像自始至終寫完這個故事恰好十篇,回頭看才發現,那些大大小小的偶然事件都是對她的點化,只是她那時沒有發現。就好比,每個人的 「命中之課」 早已被提前設定好,選什麼其實由不得你;追求笑聲和快樂相聚在一起,最終的話題必定逃不開 「孤獨」;她們所有的朋友為了出去玩一起做了周密的安排,卻想不到那次會突然發生一場 「暗流」⋯⋯既然這一切就像精心設計的劇情,那結局必定早已註定。

她寫下來就是想告訴更多的人,見到的聽到的看到的,一切都是劇本而已,過往的、現在的、未來的。而想要看透這些世俗生活的劇本,從酸甜苦辣中超脫出來,不為其所累、所魔,就需要一份超越世間的智慧,而這智慧從何而來,那只有內心的修行才能真正讓人擺脫凡塵的苦惱。

這些道理她是知道的,只是在她最初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真的做到了嗎?答案是沒有。所以起初,她並不明白這一切為何會出現,她想起師父說過的那句話:「今後你們遇到的問題都不是偶然的。」(《法輪功》)所以她苦苦思索,但不得其解,因為她畢竟悟性還不夠,一時半會看不懂的事情太多,她才會方寸大亂。

她如果心裡真的沒有一絲執念,可能她也遇不到這個事情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外在的相,所謂的值得珍惜的美好,也不過是因為她心裡所期待而化出的故事而已。她覺得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也只是表象,自滿之心可是修行的大忌,會讓她意識不到問題所在。即使已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關,放下了很多執著,但她仍然會因為別人回饋給她的態度動心,別人欣賞她,她會有歡喜之態,覺得別人懂她,她感到寬慰欣喜。假如她一點都不曾動心,她還會對人那麼好嗎,若是換成一個她討厭的人,未必了, 她並未達到那種無私無我的境界,說白了,她依然還帶著人的那些感受。而大道修行要求無遺漏,一路離不開師父的點化,心裡那些自我的感受、追求美好的執念,也是時候該修正了。

學業未竟,人生未卜;眾多緣分未解,自身修途未完。所以,她許下了一個願,為所有這故事裡、和讀到這個故事的有緣人,埋下一根未來得度的線吧。

後記

幾乎小說裡每個人物的每句話都源自真實生活。筆者帶著感激之心,記下這段故事中美好的東西,感謝朋友、回憶過往時光的同時,從人們最熟悉的感情話題切入,將這現實中的劇本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去啟發更多人的思考:年輕人如何處理這類問題,何為待人以誠、止乎於禮。

當然還包括了筆者在自身內心修行角度的反思,真與善、因和果,甚至一些情節寫完之後才發現其中的哲理和暗示。人生若是既定的劇本,跌跌撞撞、酸甜苦辣,我們的內心究竟要如何對待。不禁感慨,生活中邪僻之人到處可見,而筆者卻有幸遇見比較優秀的人。我想,故事的主角非等閒之人,才有緣分上演這樣一段故事,也在筆者心裡留下感動。生命中所有珍貴的相遇,往往並非偶然。

世上大多數人懷著執念因此而備受煎熬,究竟如何豁達地擺脫悲歡離合之苦,這個被人類討論了千百年的永恆話題真的無解嗎?其實不然。筆者亦是從生活的泥淖中走出來,早年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也曾絕望無助,也曾固步自封,在最灰暗的日子曾重度抑鬱,想斷絕一切與任何人的交往,包括所有親朋好友,甚至想潦草過完一生。可是她又是如何一路走來達到了豁達的心境、擺脫抑鬱、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的呢?當然,她只是普通人,一切都離不開信仰對她的拯救。

如果說過去發生的一切皆是安排與命數,那筆者寫下這部作品,又怎知不是命數中的一環呢?當你讀完我的文字,是否會重新思考——該如何對待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與人交往中帶著對別人的責任感,如何互相尊敬對方?

我想,能做到的人,自然會收穫福澤。

(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