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5月24日】
《周易》從效法自然的角度出發,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詩經》上也說:「自求多福」。孔子讚賞剛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孟子則從反面強調:「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自強才能自立,唐代李咸在《送人》詩中說的好:「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生命力之中。自強也是人的一種很重要的道德修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周易・乾・象》中的名言,大意是天體運行剛健不息,有才德的人應該象天體運行那樣自強不息。古人深刻認識到天體的運行是很有規律的,周而復始,永不停歇。因此,以天道為榜樣,激勵人們自強不息。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大意是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的表現,但能夠戰勝自己才是強者。《老子》一書處處充滿智慧,這裡講的是一種處世態度,強調了個人修養的重要。一個人真正的對手恰恰是自己。努力克服自身的弱點,才能變的強大起來。
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不怨恨天,不責怪人。孔子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廣泛傳播做人的道理,但沒有人能理解他。對此,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不責備人。我尋求一些普通的道理、事物學習,從淺近處下功夫,漸漸向上領悟出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恐怕只有上天吧!」
當一個人遇到挫折或不被人理解,或者別人沒有善待自己時,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應該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僅僅從外界找藉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重要的是,無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修養。
唐人李咸在《送人》一詩中,拋開離別的悲情,抒發了豪邁的情感:「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面對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喪失信心。哪怕千難萬難,也要勇敢面對。自強自立,才能提升人格境界,從而創造出人生的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