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摔琴謝知音

百志


【正見網2003年12月25日】

昨日一位朋友寄了一封電郵,裡面引了《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一句話:「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此言觸動我某根寂寞的心弦。

以前,我常常希望能有知音:聞琴聲而知雅樂;手拈花能悟玄旨。不過,知音常常沒有出現,於是只得關起門來自彈自唱,有時讀讀書,神交古代之賢人君子。

最嚴重的時候,常常會有莫名的鄉愁。其實離家蠻近的,坐個車就會到。但還總是想回家,總覺得家應該是美好的,人與人不必多說什麼,心有靈犀一點通。

以前密宗的密勒日巴修煉時,也是因為這種鄉愁,離開上師,回家鄉。

我驀然領會,其實這些感覺都是自己的心所造成的,人去樓空,餘音繞樑,都是一種痛苦的執著。李後主亡國之際,後庭猶奏別離歌,他只得揮淚對宮娥。

情啊!真該捨盡。

漸漸地我趨於平緩。於是,我寫下了當時的感受:「學道莫愁鄉,身似白雲走;世人皆過客,如幻看鄉愁。」

最近,我慢慢覺得,其實天下都是知音人,迷中覺醒,自能相聚。人們了不了解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了不了解別人!能不能真正為對方好。如果人人都能唱出他們的心聲,我想,我離大自在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最近練合唱,我才發現過去的個人獨唱,常常缺乏更大的包容,自然少有共鳴,難覓知音。於是,我嘗試著與眾人協奏交響。這時,我發現,天籟、地籟、人籟都容於一個境界中。

於是,白居易贈琵琶女的悲情與自憐,也從此煙消雲散!

我看著指揮、聽著別人的聲音,唱准自己的每一個音符。我的心是愉悅的,邊唱邊聽,邊聽邊唱,曲分四部,各司其職,終於匯成一曲讚頌歌。

據說,人能聽見的音波頻率極為有限。

我猜想,更廣大的宇宙運動,必然有我耳朵無法接受的聲音。那麼,我的歌聲,也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小小的震動而已!

易經曰: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美好的聲音,即使在黑暗的角落,孤寂地彈一個音符,都會有眾多美好的聲音與之合聲。君子之雅樂,但思樂聲之純美,不愁無知音之相悅!

於是,我不禁感嘆:伯牙兄,您又何必摔琴以謝知音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