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還是野蠻

歸去來兮


【正見網2009年08月23日】

孔子集語卷八「交道七」裡有段話很有意思:子路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子貢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則引之進退耳。」顏回說「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最後孔子對他們的評價是「由之所言,蠻佧之言;賜之所言,朋友之言;回之言,親屬之言。」

子路的話與中共某人的話的意思有點相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共把這當成真理,教給民眾,而且還不完全是這樣,在它覺得你有潛在危險時,就下手了,比如反右時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在它們「莫須有」的覺得你對它不利時,就這樣,比如說對法輪功的迫害。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說法就被人們視為野蠻。

孔子有句名言:「故遠人不服,修仁德以來之」,這是對古代聖王行政的總結,可謂政治的高境界。可使自己的文明折衝千裡之外,萬邦來朝。

人們一向很自信,覺的隨著時光的前進,社會一定會發展,人類一定會前進,換句時髦的話說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一定會進步。其實兩千年前的孔子就說當時人類的道德在敗壞,道之不行久也,也就是現在說的精神文明在倒退。而現如今,國人把蠻佧當口號,高下之分無須多說。

孔子被視為儒家的始祖,讀了《論語》以及其外二篇之後,才知儒家並非自孔子時開始,按孔子的話說,道之不行後,儒、墨並起,而且他只是把古人的話記錄下來,並不敢擅自篡改;且他曾向道家始祖老子問道,還算是老子的學生。仔細讀了《論語》三篇之後,發現後世的封建禮教與孔子原本的論述差別很大,孔子講中庸,講變化,而後世卻把他的話推向極端,或者根本就誤解他的本意而弄出一些符合後世道德敗壞了後的理論,符合了後世帝王的口味。孔子周遊列國15年多無法實行的真正儒家思想,其實如果不被後人篡改又怎麼能在後世實現呢?孔子被視為漢之後封建禮教的代表,實在是冤枉。《論語》裡有許多非常人性話的東西,比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恕、忠、敬……」有許多道德層面的金玉良言,「打倒孔家店」其實造成了廣大中國民眾精神上的饑荒,也許從此,國人開始走向蠻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