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的誠實互信說起

陸文


【正見網2010年03月21日】

宋代的王安石寫過一篇文章《同學一首別子固》,內容是講:
江南有一位賢人,姓曾名鞏,字子固。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並和他交朋友。淮南有一位賢人,姓孫名侔,字正之,他也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

這兩位賢人,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注意考察他們的言行,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竟是多麼少呀!應該說,這是他們學習聖人的結果。學習聖人,那麼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必定是學習聖人的人。聖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的嗎?他們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回到江南,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話。於是我知道:被人們認為是賢人的人,他們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堅決不會猜疑。

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做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意思)的標準,才肯罷休。正之也經常這樣說過。

駕著車子穩步前進,輾過中庸的門庭,而進入內室,除了這兩位賢人,還能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達到中庸的境地,但也願意跟在他們左右奔走。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大概能夠達到步入中庸之境的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職守,由於個人私事的牽掛,我們之間,不能夠經常相聚,作《同學一首別子固》,用來互相告誡,並且互相慰勉。

以上是古人談互相信任的可貴。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為美德,它是建立在大家、至少是雙方都誠實的基礎上的。

面對古代的聖人賢者,面對列祖列宗,我們應該誠實互信;面對全世界的朋友,我們應該互信誠實。神目如電,切莫自欺欺人。

正是:

樹無土不立,
枝無花不麗,
魚無水不活,
人無信不吉!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