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7月08日】
(一)
記得讀過一個故事,風要和太陽比較誰的本領大。於是風就找了一個行路人,鼓足了勁要把那個人穿著的大衣吹掉。可是風越大,那個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越緊。風最後也沒達到目的。
輪到太陽時,溫暖灑向了那位行路人。他覺得有些熱了,於是很自然的就將外衣脫了。
這個故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似曾相識:當對某人反感時,越是指責他/她、發泄怒氣,互相間矛盾越大;如能冷靜下來,從體諒對方的角度出發,心平氣和的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反而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
之所以想到上面的故事,是因為最近讀了一篇文章。唐太宗在貞觀6年,將死刑犯約300人放回家去,約定一個日期要求他們回來接受死刑執行(秋決)。結果到了約定日期之前,全部的死刑犯,一個也沒少,提前回來就死。最後唐太宗以這些死囚講信義,就赦其死罪。
貞觀年間社會秩序很好:貞觀4年,全國死刑犯29個;貞觀22年,全國死刑犯只有2個。《資治通鑑》在記載這一段歷史時寫道:「皇上與群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
記得小時候歷史教科書上,唐太宗說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而自以為是的認為古代君王是怕百姓擾事、危及自身才採取措施來安民的。從上面的數據及唐太宗的言論來看,自己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從遠古的黃帝、堯舜、周文王、文景之治、貞觀盛世,到康熙,真正的君王視天下黎民百姓的生計為己任,因此上承天意、下順民心;一方面在勤儉、敬業中,加強自己的修為;一方面推己及人,既重視百姓的道德禮儀教化,又促進生產與物資溝通,讓百姓富足、安居樂業。
《大學》中寫道:「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古代君王以德治國的狀況。也就是說,敬天從而知命,通過不斷自省來修正自己,這樣才能配得上君臨天下。以湯禱桑林的故事為例。商湯建國不久,起於夏桀時的大旱卻一直不去,整整延續了七年。自從旱災開始,商湯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天帝解除旱災早日降雨。到第七年湯見郊祀也不起作用,就命史官選了一個叫桑林的地方,在那裡設祭壇,他親自率領大臣舉行祭祀求雨,但祭了仍未下雨,商湯就命史官占卜,史官占卜後說:「應以人為祭品。」商湯說:「我祭祀占卜求雨,本是為民,怎能去焚燒他人? 用我來代替吧!」命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來,向上天禱告說:「是因為我的政令有所不當還是由於我的管理不善,使得人臣失職,百姓失所;或是我的宮室修得太高,過於豪華,或是因為我聽信嬪妃弄權亂政;或者是我法令不嚴,致使貪污受賄公行;或是由於我用人不淑,使得讒媚小人得勢!」成湯的話還沒有說完,方圓數千裡便下起了大雨。
以德服民,天佑之。
(三)
提高自身的修為只是一個方面;能夠推己及人,以此教化百姓,讓整個社會重德向善才是更重要的。這方面正反的例子都有。
一個就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故事。周厲王的暴虐無道激起了人們的憤慨,國人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厲王發怒,讓人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發現了後就來報告,立即殺掉。這樣一來,議論的人少了,可是諸侯也不來朝拜了。後來,厲王更加嚴苛,國人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人們對我的議論了,他們都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回去了,」並警告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厲王不聽勸阻。從此,國人都不敢說話,過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襲擊厲王。厲王逃到彘,結束了其殘暴的統治。
再一個例子就是商鞅。商鞅在秦國任宰相十年,權焰熏天,志得意滿,對平民百姓用嚴刑酷法予以殘害。秦孝公死去,太子即位,太子老師公子虔告發商鞅意欲謀反,秦惠王下令派人逮捕商鞅。商鞅本是魏國人,就潛逃到邊境,天黑了想在旅館裡住下。旅館老闆拒絕他說:「對不起,商鞅定下了法律,入住客人沒有身份證明,要連旅館老闆一起治罪。」商鞅這才哀嘆道:「天啊,苛法的害處竟然厲害到這種程度!」他不敢住店,連夜逃到魏國。然而魏國因為他曾經背信棄義,又是秦國的通緝要犯,拒絕接納他。商鞅逃回自己的封邑,糾集一幫人馬進攻秦惠王。秦惠王調動大兵討伐,將商鞅兵擊破。商鞅又向東逃亡,路上被擒獲殺死。秦王對大臣說:「各位不要象商鞅一樣造反!」下令將商鞅屍體車裂,家族滅族。
明君治世,就會從民心民風入手;根本的問題解決了,其它的方面也是水到渠成。否則,如果不體察民情、以強制手段來約束百姓,即使是名義上為了國家,仍會給百姓帶來傷害;當一意孤行、甚至壓制民怨時,最終給自己帶來苦果。
(四)
千百年來,以德為本這一理念貫穿了中華文明,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否則,如果只是重視技巧,則容易偏離這一主旨,從而捨本逐末。《易經》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也講了這個道理。
蘇秦和張儀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同向鬼谷子學謀略。後來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導致秦國統一。不管合縱還是連橫,其著重點都是解決眼前的問題,這種僅靠技巧、術類的東西,很難持久。原因在於萬物相生相剋,此消彼長中局勢就會變化。就像是以利矛來擊堅盾,必有一傷;矛盾不斷升級中,會愈演愈烈,造成雙方的消耗。
還有一個例子是鬼谷子的另外兩個徒弟,孫臏和龐涓。他們有八拜之交,龐涓曾發誓若背信棄義,則遭萬箭穿身。有一次龐涓聽說魏國花高價錢納賢,他動了心要去魏國做官。鬼谷子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因為如果你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你要上別人的大當。最後他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瘁。」龐涓沒有聽鬼谷子的話,出於妒嫉,他欺騙孫臏,騙取其祖上傳下的《孫子兵法》,並且殘酷迫害孫臏,使其遭受了臏刑。後來孫臏逃回齊國後,屢戰屢勝打敗了當時以龐涓為帥的強大的魏國,並在最後一戰中,將龐涓引至「馬陵道」 。結果龐涓上了孫臏的當,在馬陵道被萬箭穿身而死,應了他發下的誓言,也應了鬼谷子所占龐涓將「遇馬而瘁」的預言。
可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玩弄權術、用其來害人,則勢必有一天會喪命於此。
(五)
讀史可以知今。各種各樣的歷史教訓,在中共掌權的這幾十年間,得到了淋漓盡至的體現。
因為宣傳無神論,所以不敬天;進而摒棄道德與傳統文化,並對其橫加批判。這些都導致人們失去了良心的底線。此外,從建政之初的整風、土改,到一次次的政治運動,讓人們在戰戰兢兢中不敢說實話,唯恐惹禍上身。時至今日,又以利來引導整個社會,造成人們為了利益而挖空心思,甚至不惜造假和傷害別人利益;這同時也使得道德水準不斷下滑,為了錢與色而不擇手段。這樣下去,我們民族的前途在何方?
在這種情況下,人人出於自危而提防著他人,殊不知這樣更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加的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法律也變得蒼白無力,因為從執法者到普通百姓都會為自身利益竭力鑽空子,更何況在專制的社會中,法律條文也形同虛設。在這種種因素的作用下,樸實的民風蕩然無存,各種危機此起彼伏,日益尖銳,臨近崩潰的邊緣。
在這種遠離社會正常狀態的情況下,希望在哪裡?
解鈴還須繫鈴人。從前面的討論中不難看出,中共幾十年暴力加謊言的統治是導致這一切問題的根源。要想正本清源的解決,就要人們從思想上擺脫它的束縛,重返中華文明重德向善這一主線。當今的三退大潮,就是這一歷史趨勢的體現。
善者無敵。當更多的人們從內心認識到這一點時,就能徹底清除中華大地的污垢,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