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貼不乾膠、製作不乾膠的同修交流切磋

高翔


【正見網2010年07月30日】

出門一個星期後回家,還沒有到門前就發現鐵門中部的瞭望孔裡卷插著一個什麼東西。心想也許是留言、廣告什麼的。待取下來一看,原來是一張講真相的不乾膠。不乾膠是張貼的,不是派發的。我想大法資源不可浪費,我得把它貼出去。但四個角怎麼也揭不開。用剪刀剪,用拇指扣,還是弄不開。頭上身上都出汗了,急躁心、埋怨心都出來了。後來可能是師父點化,把不乾膠反扣在桌面上把底紙扣破了,才揭開貼出去。

過了一會下樓時,我留心觀察了一下鄰居們的門前,發現同修不僅是把不乾膠當真相資料在派發,而且好多還是打包派發!一般是一個小塑膠袋裡面裝一塊不乾膠和一個護身符,或其它單張資料,或插在人家門前的對聯縫隙裡;福字縫隙裡;門把裡;牆壁裂隙裡。一樓的鄰居是個鐵花門,無處生根。同修花了功夫,用粘膠帶把那隻塑膠袋緊緊地纏在鐵花門的鐵柱子上。那隻塑膠袋在風中抖索著一個星期了,鄰居也沒有理會它。同修啊,我們作為承擔有救度眾生使命的大法弟子都怕麻煩,不去把不乾膠撕開張貼好,你憑什麼指望世人去幫你撕開、張貼?現在的世人受邪黨所惑,忙忙碌碌,唯利是圖。他首先要費力解開粘膠帶後取下塑膠袋,拿出不乾膠,要非常費勁才能扣開底紙,再貼出去,可能嗎?除非他(她)發現那塑膠袋裡面裝的是錢!明知不可能而這樣做,而且是大面積地做,這不是瞎忙乎、浪費大法資源嗎?一定是有心性上的執著、漏洞或其它什麼問題才出現這種狀況的。還有一種情況是,貼不乾膠不選擇地方。有的牆面上滿是密密麻麻的廣告紙、電話號碼之類的,我們把一張不乾膠往上面一貼,一下子就淹沒進去了,沒有誰在眼花繚亂中能看出那幾句真相資料的內容來。可能同修認為廣告紙上面平整,好張貼。這不是為小失大嗎?我們不能只為了自己「好貼」而忽視了世人是否「好看」這個問題。

為此,我想把我自己貼不乾膠的一點作法或者說一點不成熟的體會與同修交流切磋。認識有偏頗的地方,懇請同修慈悲指正。

1、不乾膠是張貼的,不是派送的,更不是背著人偷偷地往哪個地方一塞就完事的。要選擇人流量相對比較大、目能視及且比較乾淨的地方張貼。醒目是第一要求。不能和廣告紙一類的俗物、髒物混在一起。這樣一張不乾膠可能被很多人看到,可能救很多人。而派送只能給一個人看。至於背地裡往什麼縫隙裡一塞,很可能一個人都看不到。

2、不要把不乾膠和護身符或其它真相資料打包捆綁派送。這不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這是互相抵消,做事偷懶。因為真相資料是救人的法器。每種真相資料都有他自己的靈性和獨特的用途。你把他們打包捆綁派送,實際上是一種浪費。可惜了。

3、出門貼不乾膠之前,要把每張不乾膠的某個角剪開一點,把底紙揭開一點縫,然後縫朝上整齊地碼裝在右邊的口袋裡。臨場張貼時,一旦看準了地方,右手正面掏出,左手上前摸著縫邊揭下底紙,然後右手往牆上用力一摩,就貼穩當了。一般二、三秒鐘就夠了。如果在出門前不把準備工作做好,臨時拿出一張,這個角撕不開,那個角也撕不開,時間一長,走過來的人多了,自己心態不穩就抓瞎了。很可能著急、流汗還貼不成,或者貼不好。

4、資料點的同修做不乾膠時,要買好一點的不乾膠紙。就是底紙比較厚的那一種,容易揭開,方便同修夜晚張貼。如果單純為了節約而去買那些質量較差的那種不乾膠紙(單薄、輕軟、極不容易揭開),那麼在做資料這個環節上你是做出來了,可是光把不乾膠做出來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這些不乾膠貼出去才能救了人。做資料的同修啊,你在「做」的時候,想過那些在一線、在夜晚張貼不乾膠的同修不好揭、不好撕這個問題嗎?做不乾膠的同修和貼不乾膠的同修要互相想一想這才是圓容啊。去年、前年我就發現本地不少學法點和同修手裡積壓了好多的不乾膠沒有及時做出去。互相推諉互相塞不知何故。後來接觸了、摸索了,才明白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又薄又軟紙質差的不乾膠不好貼。這次發現不乾膠被打包捆綁派送也有可能是一個無奈之舉。做資料的同修啊,你可曾想到,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不乾膠被大量積壓、浪費?本來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你們只能掩在幕後,靠中間人單線聯繫,傳遞資料。但這並不等於你們做資料就可以閉目塞聽、自以為是想當然了。你們要注意收集面上同修的反饋,聽取他們有益的意見。這樣才能把證實法的事做的更好,跟上師父的正法進程。

5、另外還要給做資料的同修進一言的是,關於廢粉和舊鼓芯的循環使用問題。據我所知,有的做資料的同修過於強調節約大法資源,將印表機清出的廢粉和換下的舊鼓芯不停地循環使用(或給其它家庭資料點循環使用)。這種循環使用的結果是做出來的真相資料的質量比較差。一是色素很淺,字跡很淡。有的甚至不好辯認、閱讀。也許因為做資料的同修比較年輕,目力好。但我們的同修,以及被救度的世人不可能都是視力極佳的年輕人呀。二是印出的資料(包括明慧週刊和正見週刊)上黑印、黑槓多。黑糊糊的,拿上手就有一點髒兮兮的感覺。三是印出的資料中一塊一塊的缺筆劃。還有的象被什麼東西橫著劃了一條印,或者象被蟲吃過的菜葉一樣,出現一塊一塊的花斑。如果我們做資料的同修在個人生活方面厲行節約,願意過苦一點的日子,我們倒無可厚非。問題是在做資料方面如此「緊巴」而影響真相資料的質量和救人的效果,那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應該商榷了。其實,上列情況的出現並非是資料點經費不足所致。而是某些做資料的同修自以為是,固執己見,被某種觀念障礙不願改變。

不足之處,請同修慈悲指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