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0年09月27日】

*特別通訊(需要儘快通知作者的事項)

*評議者案:很長時間沒有寫「詩歌評議」了,除了時間外,沒有別的原因。經常在想著快點接著寫,也很著急,有的作者也在詢問此事。本來希望大部份問題可以經過對作者作品的修改和作者自己看懂修改而獲解決,但近來發現,有些作者似乎始終不明白為甚麼我們要那樣修改,也就始終在犯著同樣類型的錯誤。還有一些問題,
沒有辦法通過修改來使作者明白的,特別是近兩天來投稿中出現的一些特殊問題,也必須及時給作者們一個解釋或說明。因此我們寫了這篇評議,希望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使作者們對自己作品中的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理解,以便採用相應的改進措施。

自從我們登載了「《正見詩苑》投稿須知及建議」以後,好些作者立刻調整、改變了自己投稿中相應的一些問題,給審稿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在此順致謝意。但也有少數作者好像是跟本不知道有這回事情,絲毫沒有反應。比如在「文章內容」一欄中沒有放上標題和作者筆名的;沒有從左邊第一格開始正文,而是往右邊推了若干
格(甚至到中間)才出現正文的;同一行的兩句詩之間本來不應留空格(沒有標點的留一空格),來稿中有多至21個空格的;帶著詞牌投稿,卻不聲明是按哪一家詞譜填寫的,等等。因此,我們在這裡懇請所有的作者,以及希望成為「正見詩苑」作者的讀者們,在繼續閱讀下面的「評議」之前,務必到正見網上的下列地址仔細閱讀一
遍「《正見詩苑》投稿須知及建議」。已經完全做到了的,我們再次表示感謝;還沒有完全做到的,請立刻調整自己的做法;希望將來投稿的,請屆時用此文中的要求認真檢查自己的投稿。

發表時間:2010年05月23日「《正見詩苑》投稿須知及建議」
正見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0/5/23/66348.html

********************「詩 歌 評 議」 正 文 ********************

*正見網2010年9月24日下載、審閱,9月25日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中秋話「月」

評議:這篇長詩沒有登載,主要是這個主題「月亮」。詩詞中提到月亮,沒有問題;人們怎樣通過月亮寄託思想和情懷,也沒問題。但對月亮本身這個實體歌頌、褒揚,甚至作很高的定性的評價,那就不好(象作者說的「明月是親人,明月是故鄉」「明月是歷史。明月是光明」)。在目前我們只能這樣說,作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不算作者自己的問題。只是今後大家都別這樣寫了。我們下面要對作者談到的問題,那才是作者必須非常注意、還得非下功夫不可去改進的問題。

在作者的不斷努力下,作者的長詩確實有明顯的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詩寫得多了,所有問題都會湧出來。我們一直在採用修改的辦法,給作者以反饋。其中有一些問題作者明白了,也有明顯的改進;但也有一些問題,作者似乎是沒有明白(或者是明白了,但覺得自己做不到,就照舊了),因此至今仍然出現在作者的作品中。下面就分別談一談這些問題。

剪裁的問題:鼓勵作者寫敘事(長)詩,就是因為作者能說話,一開口就滔滔不絕。但這類作者最需要學的就是「剪裁」,否則越寫得多越不容易登載。我們通過幾次大刪節的修改,讓作者注意這個問題。看來這個信息作者是接收到了。在剪裁方面,作者是明顯的有改進的。對寫長詩的作者,這一點太重要了,否則就可能白費很多
時間和精力。希望作者在這方面還要持續不斷的努力,做的更好,最終能達到「該寫的不漏一句,不該寫的不添一句」。

題材、主題的問題:我們經常把「敘事詩」和「長詩」並提,作者原來沒有理會。報廢了幾篇「講理」的長詩後,作者有些明白了。我們這裡再明確的說一下,希望所有打算寫長詩的作者都明白。我們說的「長詩」就是指「敘事詩」。用長詩去講道理,特別是抽象的道理和抽象的講法,那是太大的浪費!那種事用散文去做就容
易、少費精力和時間。「敘事詩」也講道理,而且比散文更有力量,因為它是讓人記著某些典型的事,再從這些動人的事例中抽象出自己層次上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理來,因此能作用在更寬廣的讀者層面上,效果更好。所有希望寫敘事(長)詩的作者,建議都讀一讀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其中有很多可學的東西,能學多
少就學多少,認真讀了都會有收穫的。

敘述與評論:「敘事詩」就好好的敘事,儘量不作評論。把自己要描寫的事件寫得活靈活現、生動感人,那就是成功。自己的傾向、情緒、觀點,可以通過詞語的感情色彩去傳達,那樣讀者容易接受。寫著寫著你就開始發議論,讀者馬上就跟著你跳出你描寫的環境,警惕的讀你的評論,一旦和他的成見不同,他就可能會反感,
詩的效果就減弱或沒了。

韻腳問題:在押韻上,作者最大的問題是在同一詩節中用相同的字做韻腳。這個問題我們講過不止一次: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對於四句的小詩或者句數不多的短詩,我們都儘可能給作者修改,把相同的韻腳換掉。這種修改在作者的作品中是很多的,但作者並沒有明顯的避免這種請況。不管作者是注意到了還是沒有注意到,我們今後不希望再看到作者這樣的押韻方法。這很磨人,要費時間和精力去改進,但這也就是提高的好機會。不是說詩中絕對的不能出現相同的韻腳,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作為修辭手段來用,是容許的。但初學者圖方便、省力,那完全是另一回事。現在作者就全心全力過好這一關,磨一磨,你會發現樂在其中的。

句讀問題:這是作者的一個始終沒有改進的問題。在寫「詩詞常識」時,我們為什麼一開始就先講「句讀」?(「讀」音「逗」)因為這個問題對現代人學詩詞已經成了一個很突出的問題。詩歌與散文的主要區別就是有「音樂」性,而「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句讀」管的就是詩歌的節奏。凡是字數確定的古詩詩句,其讀法(也就
是字詞分組的方法)都是確定的。五言詩是2-2-1或者2-1-2,籠統的說都是2-3讀;七言詩一般是2-2-2-1或者2-2-1-2,特殊情況下可以是4-2-1或者4-1-2(即前面的四字無法滿足2-2讀),但都不會超出4-3讀的範圍。詞、曲的句讀比較複雜多變,但也是從詩歌的句讀發展出來的,首先掌握詩的簡單句讀並培養起對句讀的良好直覺,是掌握複雜句讀的必經之路。所以凡是沒怎麼寫詩甚至沒寫過詩的人,就直接去學填詞制曲,不犯句讀錯誤是不可能的。作者的作品中一直存在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從作者最近的作品中摘一些例子,以便作者(包括所有不太明白句讀的作者)理解和改進。

(1):神話故事真優美:西王母瑤池盛會。
(2):於是寫下寶書名:《轉法輪》金光閃耀。
(3):「你為什麼要放羊?」羊娃說:「為了長大。」

以上三例中第一句都是正確的讀法,但第二句都不是4-3讀而是3-4讀。後兩例中由
於標點符號的使用,一看就是3-4讀,決不可能是4-3讀。第一例中,由於「瑤池」
是一個雙音詞,有確定的內涵,不能分開,你要讀成「西王母瑤」就沒有意義、不
通了,後面的「池盛會」雖可通,但完全不是作者要說的意思。因此它只能讀成
「西王母--瑤池盛會」,即3-4讀。七言句作3-4讀,在宋詞、元曲中很普遍,而在
七言詩中犯句讀錯誤的人,也一般都是讀成3-4讀,也就是上面三例的錯法。但下面
兩例中作者的句讀錯誤卻是比較罕見的類型:

(4):北魏崔鴻史學家,《十六國春秋》中說:
(5):「娶媳婦為了什麼?」「為了生娃兒」他答。

這兩例中,由於標點符號的原因,每例中的第二句容易判斷其為5-2讀。但值得指出的是,標點符號不能單獨作為判斷句讀的根據。比如上面兩例中,第二句的前五字被書名號和引號分開了,但如果這五字可以讀為4-1,而且其中第五字又和最後兩字不合成帶歧義的組合,那也是可以考慮的讀法。但這兩例都不行:第四例中「春秋」
是不可分的雙音詞,一分開就意義完全不同了,「十六國春」和「秋中說」都有奇怪的歧義;第五例中「為了生娃」與原句中的意義相同,但「兒他答」就不對頭了。因此它們都只能是5-2讀。

一旦明白了句讀的概念,有了正確的直覺,句讀錯誤一般是比較容易避免的。比較難於避免的是句中出現特殊名詞(書名、地名、人名等)而且其長度超過了四個字。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用分拆、換序、縮略等方法,實在不行時,可縮略後加一個短注。

句讀的問題,所有作者都必須完全、徹底的解決。我們雖然為許多作者修改過這類句讀錯誤,但可以肯定的說,有相當一部份作者還是沒有明白這個概念。對這個概念還不太明白的作者或讀者,可以參閱《正見網》上的「詩詞常識」文章:【詩詞
常識】(二)句讀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19858.html

*正見網2010年9月21日下載、審閱,9月22日未登載的詩歌:

原稿:〔越調〕雪中梅・洪恩;雪梅香・洪恩;雪梅香・佛恩浩蕩

評議:兩位作者的三首作品,「都是為了中秋佳節恭賀師父而作」的,但沒能登載,誠為憾事。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解釋一下這三首作品沒有登載的原因。

第一首元曲「〔越調〕雪中梅」,查「北曲簡編」:【雪裡梅】又名[雪中梅]。[么篇]同始調,用否均可。諸宮調同。 其譜共五句,與作者們所附譜的前五句句式同,但共有五個活字(可平可仄者)。作者們提供的譜,是沒有活字的死譜。初看覺得作者們提供的譜可能是根據某作品記錄其平仄而成,其中兩句各多一字的可能是加了
襯字。但查「中原音韻」中曲牌名,又同時有「雪裡梅」和「雪中梅」,我們就有些猶豫了。而且作者們沒有找到古人的示範例曲,可知作者們的譜不是從正規的曲譜中來。而作者們提供的今人的例作,卻有好些地方不合譜(只摘其中不合譜的句子):

魂夢思卿。 平平平平
冷窗雪舞, 平平去上
何處覓溫情? 上上去平平
憶昔日若浮萍。 去上上去平平 法徒拯救同胞,
四海飄零。 平上平平 。
斷弦音誰聽? 去平平去平。

第一行「夢」字、第二行「冷」字、第五行「四」字都是仄聲,而譜示當平;第三行「何」字、末行「誰」字都是平聲,而譜示當為去聲。第四行例作「憶昔日若浮萍」為3-3讀,作者的句子「法徒拯救同胞」是2-2-2的讀法。孰是孰非,沒有可靠的例作或曲譜標示來判斷。象這種沒有古人例作,又無明確出處的曲譜的曲牌,顯然是應該慎重對待的。對於詞作,我們曾經告誡過作者們,不要選用那種只有一首例詞、別無可校的詞牌來填詞,一首詞記錄下的譜就是「死譜」,沒有一個活字,徒增不少麻煩。而且那樣多年來沒人去填、或許填了也沒出佳作,其結構多半無甚佳處可言,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偏要去填這種詞牌。當然不是說這首曲的作者是這個意思。我們猜想作者是看上了「雪中梅」這個曲牌的名字。但憑曲牌名字來制曲是不恰當的。詞牌、曲牌都有一定的情緒特徵,首先要按這種特徵來選牌。比如元曲的「越調」,其特徵是「陶寫冷笑」,當然就不宜用來寫歌頌、莊重的內涵。寫莊重的內涵多半應選「正宮」(惆悵雄壯)或「黃鐘宮」(富貴纏綿)。即使不知道每個
宮調的情緒特徵,也應該把自己要寫的內容和自己喜歡的宮調對一下:選幾首該調的名作來體會一下其情緒內涵,看與自己要寫的相不相合。單憑一個詞、曲牌的名字好就用那個譜來寫自己的作品,顯然是不恰當的。特別是,寫的東西是獻給師尊的,更應當考慮周全一些。

另外,即使沒有上述麻煩,作者寄稿的詩間也是太晚太晚。中秋(22日)要登出的作品,21日寄來,21日晚上才見到,幾乎肯定登不了:絕大部份中秋問侯的作品都是同時寄來,一個晚上要全部審定登載,只有先放行那些不修改、少修改、容易修改的作品,稍有問題,估計修改起來費時的就往後放。這種時候寄來的詞、曲,除了
短小的作品一看就知道可用與否的外,都得往後放。否則就可能因為修改一首詞、曲而誤了好幾首或更多詩歌的審閱和登載。今後凡是這種情況要寄詞、曲作品來的,即使自己覺得毫無問題,也最好提前一週寄來。如果有問題要切磋、討論或希望修改某些部份的,則應更早些。

後面兩首詞都是填的「雪梅香」,估計也是因為這個詞牌的名字好而選用的。這個牌除了原創外,只有一首互校的例詞,因此龍譜是死譜,欽定譜有八個活字。按兩首例詞內涵來看,此牌也不宜用來寫歌頌的作品。另外,此詞上、下片各有兩組對仗句。第一位作者的作品上、下片都沒有對上;第二位作者上片對了,下片沒有對,
因為自己對原作下片錯誤的判斷為「沒有用對仗」。作者不妨再仔細讀一下原作下片,兩個七言句是對仗的,而且對的一點也不粗糙。要注意的是,古人對詞類的歸屬劃分非常靈活,不象現代漢語這樣死板。另外,那首「無名氏」的例詞裡,上、下片的七言句也是用對仗的,如果作者細心一點,本來是可以不誤判的。

由於上述問題,所以兩首詞也沒能登載。

但願上述的解釋對所有詞、曲作者的寫作都或多或少有些幫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