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健康成長(九):讚揚要多 指責要少

金蓮


【正見網2010年12月04日】

讚揚要多 指責要少

讚揚和鼓勵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甚至能夠改變孩子的一生。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或者在某個方面有了進步,家長都應該給予讚揚。但讚揚一定要恰當、及時,讚揚過多會使孩子翹尾巴,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後果。在這方面,有書聖之稱的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夫婦教子習字的故事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自幼聰慧,好學上進,七八歲就跟著父親開始學書法。有一次,王羲之看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王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獎道:「這個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很大名氣!」獻之聽後心中喜不自勝。還有一次,王羲之的朋友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毛筆落在扇上,把字污染了。獻之靈機一動,便在污染處畫上一隻小牛,扇面上的小牛跟真牛一般,在場的人對獻之的書法和繪畫大加讚賞,獻之沾沾自喜。一天,王獻之在書房牆上寫了「方丈壁鶴」四個大字,剛勁有力,龍飛鳳舞,又受到親朋好友的極度稱讚,他樂不可支。王羲之夫婦看到兒子滋生了驕傲情緒,心想該抑制他的自滿之情了。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三年就好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可以吧?」母親還是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你父親要你寫完院裡這十八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快,啥也沒說,又堅持練了五年。之後,王獻之把寫好的一大堆字送給父親看,希望父親能讚揚他。然而,王羲之一張張看過,只是一個勁的搖頭。翻到一個「大」字,父親臉上露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王獻之心中不服,又把寫的字全部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了五年,您認真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仔細的看了三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一點,嘆了口氣說:「我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像父親。」

王獻之聽後很氣餒,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說道:「難啊!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把字寫好啊?」母親見兒子已沒有驕氣,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你只要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王獻之聽後深受鼓舞,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用盡了十八缸水後,王獻之的書法有了飛躍似的變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王獻之的書法窮通各家,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字達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為了一位草書、隸書皆清新俊逸、超凡脫俗、無人可比的大書法家。他的字和父親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稱為「二王」。

從以上可以看出,王羲之夫婦讚揚鼓勵孩子很注意方式方法。當王羲之沒有從王獻之手中抽走筆時,便誇獎道:「這個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很大名氣!」這句話既是對王獻之練字的專注和認真態度的高度肯定,又預示了王獻之未來發展前景的非同一般。它出自既是大書法家又是父親之口,對兒子會起到重大的激勵作用,並對其一生會產生深遠影響。當兒子受到眾人讚賞表現出驕傲情緒後,王羲之夫婦知道該抑制抑制他的自滿之情了,所以兒子堅持練了五年之後,仍沒有給予隻字讚揚。但當母親發現兒子已沒有傲氣時,就鼓勵他說只要堅持練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正是這句話鼓舞了兒子,使王獻之最終成長為一位無人可比的大書法家。

讚揚鼓勵要講究藝術。不但要做到該讚揚就讚揚,該鼓勵就鼓勵,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性格特點,讚揚的時間、地點,以求達到最佳的激勵效果。

對於年齡幼小的孩子要多加讚揚,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孩子有一小點進步,就要及時讚揚,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女兒三歲時,由於家裡經濟較困難,沒能給她買零食吃。當她看見其他孩子吃東西時,心裡還是很饞的。記得那年夏季的一天,妻子帶著女兒上街去逛商店,妻子在選購東西時,女兒看見一個孩子正在吃冰激凌,於是她就走上前去,雙眼緊盯著那個孩子吃東西。那孩子嘴往左邊歪,她的眼睛就往左邊瞧,那孩子嘴往右邊歪,她的眼睛就往右邊瞧,真想讓那孩子給自己吃上一口。妻子看見後,就把女兒抱在懷裡,親切的對女兒說:「爸爸、媽媽現在沒有錢給你買冰激凌,今後有錢了再給娃娃買,好嗎?」女兒微笑著說:「好,爸爸、媽媽以後有錢了就給娃娃買。」「乖!乖!」妻子在讚揚女兒聽話的同時,又在女兒的臉上親吻了一下,女兒很高興。從此以後,女兒看到別的孩子吃東西,既不饞嘴,也不叫父母給她買吃的。

兒子幼小時,沒有與我們住在一起,由家住農村的外婆、爺爺帶著。他在童年時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吃飯前不知道洗手,用完東西忘了放還原處,做事丟三落四的,所以我們對他要多操好多心。但是,一當他有一點進步,或是某件事做的好一點,我們都給予讚揚。哪怕是早晨起床後把被蓋疊起來,吃過飯後幫媽媽把碗筷收拾一下,玩耍完了把玩具放到盒子裡,我們都說他做的好。就是在這樣無數次的稱讚之後,兒子的行為端正了,習慣變好了,成長為一個體魄健全的堂堂男子漢。

父母讚揚孩子,既是對他們良好行為、習慣的鼓勵,又是對他們取得優良成績的肯定,更是對他們成長的關愛。要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看到光明的前景,生活在快樂幸福的氛圍中,父母就要重視對孩子的讚揚,無條件的給予孩子以關愛。我家兩個孩子上學後,尤其是在修煉大法後的讀高小和中學時期,經常獲得各種獎勵,比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各科競賽獲獎等等,他們回家都要向父母匯報,我們都要及時給予讚揚。每當此時,家中洋溢著歡快的說笑聲,孩子們感到非常幸福,這更能激起孩子們好好學習的熱情,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率。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孩子們也會犯錯誤,犯了錯誤父母也要指責。指責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的教育方式,如果一個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不提出意見,一味的只有讚揚,這對孩子的成長不會產生好的影響。與讚揚一樣,父母指責孩子的錯誤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用粗暴手段,不然的話,可能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地。

兒子上幼兒園時,性格倔犟,特別貪玩,紀律觀念又不強,老師常常提意見。對此「頑童」,我們採用了比較粗暴的教育方式,比如,當他字寫的差時,我會高聲吼叫;當他不把玩具放回原處時,我會痛加指責;當他舊錯重犯時,我會翻他的老帳;有時對他的錯誤氣不過時,我會動粗。久而久之,孩子對我們的教育方式很反感,甚至說出不尊敬父母的話來。

學了大法後,我們認真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覺得很不妥當。師父說:「有人管孩子也發火,簡直吵翻了天,你管孩子也用不著那樣,你自己不要真正動氣,你要理智一些教育孩子,才能真正的把孩子教育好。」(《轉法輪》)孩子正處於學習做人做事的初級階段,犯錯誤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該包容他,關心他,以慈愛之心去打動他,以真誠的話語去感動他,耐心的幫他找出犯錯誤的原因,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認識到這些後,我們不再用偏激的言詞去斥責孩子,不再用粗暴的手段去對待孩子,孩子也不再有與父母的對立情緒,很多時候都樂於接受父母的意見,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

兒子上初中時,有一天上體育課,激烈運動後身體發熱,就把外衣脫下放在操場上,下課後忘的乾乾淨淨,後來想起時去拿衣服卻早已不見了。中午回家見他沒有穿外套,一問才知衣服已經掉了。我就對他說:「啊,你又丟了東西,這衣服可得花幾十元錢才買的來呀,太可惜了。不過,掉了就掉了,以後可要小心點啊!」兒子聽後,怕斥責的那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來了。他雖然默不作聲,但我知道他心中懷有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要是在以前,我會大發雷霆,高聲呵斥,家庭氣氛可能會驟然緊張,孩子會馬上繃緊神經,從而產生對父母的反感心理,這就會與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馳。

師父在鄭州講法答疑時,有弟子問:「對於那種特別好動和很不聽話的孩子,我總是整天嘮叨打罵,這事值得嗎?」師父回答說:「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應該改進一下。你發現罵他也不行,打他也不行,你是應該改進一下方法。我告訴大家他也是個人,你別看他是你兒女,百年之後誰也不認識誰,你欠他的就得還!我說這個你可能不相信,有人就迷在這個常人中,他就執著這些!逼著孩子上大學,考大學。我告訴你,你欠他的可多了,將來反過來,他也當你的父親,也讓你來這麼一把。這是個方法問題,如果養子不教也是做壞事,也是欠他了。」(《轉法輪法解》)師尊的講法令人深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是讚揚優點還是指出不足,都應該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打罵和貶低孩子,不要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而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甚至反感心理。父母要多給孩子疼愛和關心,多讚揚孩子,即使指出孩子的不足,也應該和顏悅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才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孩子來。

(待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