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思慮

藍月


【正見網2010年12月10日】

紅塵滄桑,人事百態,有幾人能明了生命的真實意義?當迷中的人為榮華富貴爭名奪利時,真正的智者卻在思考著一個關於永恆的問題。

釋迦牟尼佛曾是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印度東北方恆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的太子,自出生後一直過著眾人景仰、錦衣玉食笙歌管弦的生活。有一次太子自東門出宮遊玩,路遇一白髮駝背、衰老的走不動的老者,便想:人從出生以後,不知不覺虛度著光陰,龍鍾衰老轉眼就到。我現在雖享受著榮華富貴,但這個身體也免不了要衰老,到那時耳聾眼花、精衰力竭、余命無幾、行歸於盡。想到這裡便心生憂苦,悶悶不樂的返駕回宮。

國王聽說了,隔幾天就勸太子出南門遊玩。太子出城又看見一個面黃飢瘦、形容枯槁的病人,氣喘呻吟的倒在路旁,太子感嘆道:「這個身體,真是苦惱的根本。人生病的時候最是痛苦,人生在世,如同波浪中的月影一般,沒有一刻安靜的時光。」

隔了幾天又出西門,一出門就碰見一個僵硬的死人,太子素性恬靜,此時頓覺惶恐萬分,對隨行人說:「一個人在世時,貪名、貪利、貪女色、貪吃著,不料一死之後,就是這個樣子,生前所有的東西,一樣也帶不走,連那身體也化成白骨一堆。我雖貴為太子,也難免要死,那麼就該急求可以脫離老、病 、死、苦的方法才好。」

再過了些時日,太子便往北門出遊,這次路遇一位圓頂緇衣、托缽執杖的僧人,姿容十分威儀。太子見之肅然起敬,連忙跳下馬來畢恭畢敬的問道:「你是什麼人?」那人回答:「我是和尚,因為怕老、病、死,所以出家修行,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勤修戒、定、慧,降伏貪、策、痴,安住清淨的所在,修習解脫的法門,脫離老、病、死的諸般痛苦,到達生命的彼岸。」說完騰空而去。太子得了僧人的點悟,更加堅定了修行的意志,最終放棄王位,修成佛果。

二千五百年後,曾經的真實演變成今日的傳說,昔時古樸的民風不再,當今滿目末世的衰敗,唯有聖者的思慮留給我們智慧的啟迪。在漫漫人生的旅程裡,生、老、病、死是逃脫不過的宿命,幸福終歸膚淺,快樂總是短暫,功名利祿是轉瞬即過的美麗風景,綿綿不絕的是千古的悲愁依然在血脈裡川流。

佛說人生即是苦海無邊,修持修法才是解脫的彼岸。當年釋迦牟尼告訴弟子,當三千年一開的優曇婆羅花在人間開放時,即是轉輪聖王在人間度人之時,轉輪聖王能力非常大……到那時,很多人會得到這萬法歸一的大法。

茫茫歲月流轉,眾裡尋覓千載,驀然回首,但見大法洪傳,優曇婆羅神花處處開放,眾生喜登法船,高揚風帆,過關山萬重,歸期漸近。朋友,您還在等什麼?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