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3月10日】
一、克己利人
明代官員楊翥年輕時,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其兄在武昌當兵,他隨兄住在武昌一所鄉學校裡教書。
楊士奇(楊文貞公)當時也漂泊在武昌,一次偶然的在楊翥教書的學館中歇息。楊士奇與楊翥相遇後,談話中說自己生活無著。楊翥於是便讓楊士奇,在自己教書的學館中教書;自己則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教書,每天往返十餘裡,也不厭煩。
一位鄰居蓋了一所新房子。每逢下雨,鄰居的房屋上的雨水,不斷的流到楊翥家。知道的人,都為楊翥鳴不平。楊翥卻說:「晴天多,雨天少,忍一忍就過去了。何必計較?」
那家鄰居,生了孩子。楊翥唯恐自己騎的驢的叫聲,驚動了鄰居。便把驢賣掉,每天步行到學館去教書。
後來,楊士奇做了大官,蓋了新房子,立即邀請楊翥到府中做客,說是新房建成,須得吉人首先光臨。
二、「晝則有齋,夜則有燈」
孔鏞求學讀書時,家裡非常貧困,早飯與晚飯,常常吃不飽。他每天到學館讀書,只買兩個燒餅充飢。
五聖閣有一位老婦人,見孔鏞早晚從門前走過,有一天,她讓孔鏞進到閣內,詢問他的境況,孔鏞據實以告。
那位老婦人心中憐憫,對孔鏞說:「我家白天有齋飯,晚上有燈。你願意居住在這裡嗎?」孔鏞答應了,於是能夠盡心於學業。
後來孔鏞學有所成,考上了進士。特意歸來看望那位老婦人。不幸那位老婦人在前天去世了。孔鏞便身著重孝,為老婦送葬,執親子之禮。
三、「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謝公(謝安)擔任京城的治安官(相當於公安部長)時,下邊的兵士,因顧念家中父母的生活無著,多有逃亡,而且多是逃到南塘的船上,想乘船返回家鄉,回去照顧家中孤苦的老人。
有人向謝公建議:派兵前去搜查。謝公不許,說:「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意思是:假若連他們也不能寬容放過,此地怎能算是京都?在天子腳下的京都,都不容許他們這些困苦可憐的人存活,它就不配為京都!)」
(筆者附言:現在中共治下的北京,橫抄暴搶,亂象叢生;人民哀苦,水深火熱;貪官淫賊,多如狗毛;抓捕訪民,不遺餘力……簡直是人間地獄!哪裡還配為首都啊?)
四、不知不為過
江陰縣的巨富夏翁,一日乘船經過位於街市中的一座橋時,橋上挑糞的人,將糞倒入載運糞便的船中。不小心,糞便濺了夏翁一身。
那個人,是夏翁的舊相識。隨行的僕人惱怒,想毆打那個倒糞的人。夏翁不允許,說:「這件事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他不知道我們會從橋下經過。不知不為過!」便好言好語的把那人打發走了。
夏翁回家後,翻閱債券,發現那人欠自己三十金。他因無力償還,想一死了結。於是夏翁決定:將那人欠的債卷,拿去當著他家人的面,立即焚毀掉了。
五、割己衣,救他人
魏太祖的馬鞍,掛在馬廄的柱子上,被老鼠咬破了。管馬廄的官吏很害怕,擔心會因此被處死。
鄧哀王沖(曹沖)知道後,為了救他,就故意用刀,將自己穿的單衣服割破,弄成象老鼠咬的一樣。然後,他裝成一副愁眉苦驗的樣子。太祖問他:為甚麼發愁?他說:「依照風俗,老鼠咬破衣服,預示著不吉利。」太祖說:「這種說法是瞎扯,不必相信。」
過了一會兒,管馬廄的官吏,膽顫心驚的前來報告:「馬鞍被老鼠咬破了。」太祖笑著說:「衣服就在身旁,還被咬破了;何況馬鞍掛在柱上呢?」於是不治罪於那人。
(以上均據明代鄭?《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