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7月25日】
【原文】
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1)不如楚,其大夫(2)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3)、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注釋】
(1)卿:職官名。古代指位在大夫之上的官爵。
(2)大夫:職官名。歷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職和顧問。
(3) 杞梓:杞,音同“起”,梓,音同“紫”,杞、梓皆為良木,比喻有用的人材。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蔡人公孫歸生(聲子)出使晉國,回國途中去了楚國。楚令尹子木接見他,詢問他有關晉國人材任用的問題。
子木問公孫歸生(聲子):晉國和楚國的大夫誰較賢能?公孫歸生回答說:“晉國的大夫雖然不如楚國的大夫賢能,但是晉國的大夫至少都是可以任命為卿的人才,然而這些人才:析公、雍子、子靈、賁皇等人,都是從楚國去的。就像楚出產的杞木、梓木、皮革,被運往晉國使用一樣。楚國雖然有很多人才卻不知運用,最後卻為晉國所任用。”
後來“楚材晉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才外流。
【討論】
(1)楚令尹子木接見公孫歸生(聲子),詢問他哪方面的問題?
(2)楚國的大夫賢能程度不輸給晉國,但在任用人才方面,卻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
【造句練習】
例:留學生完成學業後不願歸國,楚材晉用,真是國家的一大損失。
例:一個具規模的公司,應該有完善的福利與升遷制度,才能避免人才外流,楚材晉用。
【課後時間】
找出含有國名的成語,例如:“楚”材“晉”用。
參考答案:
朝秦暮楚、四面楚歌、吳牛喘月、蜀犬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