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7月28日】
【原文】
扁鵲(1)見蔡桓公(2),立有閒。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3),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4)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5)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韓非子.喻老》
【註解】
(1)扁鵲:春秋戰國時名醫,姓秦名越人。後人以扁鵲為良醫的代稱,又因居於盧國,亦稱為“盧醫”。
(2)蔡桓公:即指蔡國君主。蔡,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
(3)腠理:肌肉的紋理,此指皮膚。腠,音湊。
(4)針石:一種以石針刺經脈穴道的治病方法。針,真。
(5)司命:傳說為主管人的壽命的神仙。
(6)蚤:音棗,通“早”,時間提前的。
【故事闡述】
據《韓非子.喻老》中記載,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兒,說∶“君王你的病在皮膚上,不治療病情恐怕會加深。”桓公說∶“寡人沒有病。”扁鵲走了出去,桓公說∶“行醫的人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來炫耀自己醫術高明。”隔了十天,扁鵲又來拜見,說∶“君王你的病已經到了肌肉,不趕快治療,病情會更加嚴重。”桓公還是不理會,扁鵲只好走了,桓公更不高興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次來拜見,說∶“君王的病現已蔓延到腸胃,不醫治就會更加嚴重。”桓公依然不理,扁鵲只好告辭,桓公心裡更加不高興了。又再過了十天,扁鵲看了桓公一眼,轉身就走,桓公於是派人去問扁鵲原因。扁鵲說∶“疾病在皮膚時,用藥物熱敷就可以治好;在肌膚,用針灸就可以治好;在腸胃,用清火去熱的湯藥可以醫治;在骨髓,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經沒辦法醫治了。”
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難忍,就派人去找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良醫治病,當疾病在皮膚時就及時醫治,這是因為剛顯露苗頭就要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及早地予以處理。
後來,這個典故就濃縮為“諱疾忌醫”這句成語,原指有病不承認,害怕治療,用來比喻掩飾缺點過失,不願聽人規勸。
【討論】
(1) 扁鵲最後一次見蔡桓公,為甚麼只看一眼轉身就走?
(2) 蔡桓公為甚麼不相信扁鵲的話?
【造句練習】
例:醫生常告誡病患有病要早治,如果諱疾忌醫,將延緩病情使之加重。
例:知道這款新車裝配有問題,就應該及時改進,如果諱疾忌醫,則會加重問題。
【相似成語】
文過飾非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搬門弄斧
◎( )入目三分
◎( )趨言附勢
◎( )越俎代袍
參考答案∶
班門弄斧、入木三分、趨炎附勢、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