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潘夔誠心治療誣告過自己的病人(共二文)

秦自省


【正見網2012年06月25日】

 一、誠心療治誣告過自己的病人

據《懿行錄》記載,明朝人潘夔,號僦庵,烏程人,精通醫術,發
心救人。

有一年,瘟疫流行,依賴潘公(潘夔)治好病的人,十有八九,但潘公不計用藥成本。

鄰居趙某人,曾經向官府,投下了誣告潘公的狀子。不久,趙某得了病,身上痛得很厲害,他對兒子說:“能救活我的人,只有潘公了!”兒子說:“你剛剛告了他的狀,怎麼辦?”趙某說:“我雖然得罪了他,但潘公心地仁慈,一定不會讓我死。”

於是,這個兒子請來潘公,潘公就細心治療,使他得到了康復。

後來,潘公的三個兒子:一個兒子潘驤,作了桂陽令;二兒子潘驂,作了翰林編修;三兒子潘馴,作了宮保尚書。潘公本人,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號。孫子潘大復,是丙戌進士。

周氏按曰:救人的念頭,既然殷切;則報復的念頭,就很輕。以至於誣告其狀的人,也要設法挽救。潘公這樣的事跡,真是感人至深啊!   

二、自家忍餓,先濟囚徒

明朝的楊士征,鄞縣鏡川人,作縣吏時,存心仁厚,執法公平。但縣令十分嚴酷,曾經鞭撻一個囚犯,流血滿地,怒還未息。楊士征跪下來,寬慰縣令,說:“像這樣的情況,只能悲哀可憐,不能歡喜。歡喜尚且不可,何況發怒呢!”因此,縣令就消除了怒氣,寬容了囚犯。

楊士征家裡很貧窮,但別人送來的東西,他一點也沒要。遇上囚犯缺食,他就會設法周濟。

有一天,新到囚犯數人,餓得厲害,而楊家已無第二天的糧食了,楊士征問囚犯:“從什麼地方來?”他們說:“來自杭州,忍飢很久了。”楊公(楊士征)於是就拿出家中僅剩的米,煮粥救濟他們。

後來,楊公的妻子生下兒子楊守陳,做官做到翰林學士,楊公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號。
 
周氏按曰:自己的飢餓,就在當天;各囚犯的飢餓,已在前天。這樣一比較,與其自飽,不如先給囚犯。楊公如此替別人設想,福報自然很快。

 (均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