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公冶長和鷂鷹(共四文)

秦自省


【正見網2013年05月28日】

一、公冶長和鷂鷹

孔丘的弟子公冶長,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夠聽懂鳥類語言。
    
一天,有隻鷂鷹飛落在他窗台上鳴叫,他側耳細聽,原來是鷂鷹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邊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腸!”
 
公冶長放下書本,走出屋,跟隨鷂鷹往南走,果然在不遠的山坡上,躺著一頭死獐。公冶長見死獐膘肥肉壯,無意把腸分給鷂鷹,他竟然把死獐背回家,獨自烹吃了。
    
鷂鷹殷勤送信,卻連一點肉星星兒也沒得到,又氣又惱,決心尋找機會報復他。
    
隔了幾天,鷂鷹又飛到公冶長的窗前,熱情的招呼道:“公冶長,公冶長,南邊有死獐。你食它的肉,我吃它的腸!”    
    
公冶長不知是計,把書本往案頭一丟,拔腿就向外走。鷂鷹在前面忽高忽低的飛著,公冶長捺起長衫,跟在後面,呼哧呼哧的跑著。跑不多遠,眼前出現了一堆人,路中間隱約躺了個東西。

公冶長惟恐被人搶去死獐,邊跑邊喊:“諸公休得動手!……那是我打死的!”人們聞聲立即閃開。

公冶長跑到近前,不看則罷,一看,頓時嚇得兩眼發直,原來地上躺了一個死人,不是獐。
    
公冶長急忙申辯,但是無濟於事。人們七手八腳,把他扭送給了縣官。

  (出自《青州府志》轉引自《古今圖書集成》)

【附言】

說話不算數、言而無信的人,遲早是要倒霉的。這種人吃虧,就在於不老實。

他們不懂得,騙人是不能持久的。受騙者一經受騙,就會總結經驗教訓,不會再受第二次騙。有的還可能來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公冶長欺騙了鷂鷹後,聰明的鷂鷹,便利用公冶長的貪婪心理,將他捉弄一番。這對於公冶長以及後來人,都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荀子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見敬者,吾必不長(不尊敬對方)也;臨財而不見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窮,怨天者無識,失之己而反諸人,豈不迂哉!”(荀子《法行篇》)

二、自我欣賞的山雞

山雞因為披了一身色彩斑斕的羽毛,便以為美麗出眾,因此,終日留戀在水塘岸邊,看著清澈的塘水裡的倒影,痴狂痴迷的欣賞著自己。
    
微風拂過,水波蕩漾,山雞的倒影搖晃起來。山雞看著,看著,眼眩頭暈,一個跟頭,栽進深邃的塘水裡,淹死了。

(出自唐代馮贄《雲仙雜記》卷十)

【附言】

這則寓言諷刺自我欣賞的人。這種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以為世界上只有自己最美;他對周圍漠不關心,整日徘徊於狹小的天地之中,自我陶醉。

這種人往往將自己孤立於集體之外,不能正視現實,而悲觀孤傲,或者畸形發展,成為利己主義者。結果自然是毀了自己。

歐陽修講:“苟不自滿而中止,庶已終身而有成。”又說:“貪滿者多損,謙卑者多福。”確係勸世良言!

三、口鼻眼眉,互相爭辯

口、鼻、眼、眉的關係,本來很融洽。可是,有一天卻鬧起彆扭來。這矛盾是由愛說愛道的口挑起的。口認為自己功勞大,卻位居最下,很不甘心,就氣憤地質問鼻子:“哎,鼻子!我能談論古往今來的是非曲直,你有什麼能耐?竟敢呆在我上面!”
    
鼻子不服地哼一聲:“哼!你喝的飲料,吃的食物,哪樣不是由我先辨彆氣味,然後才送給你的?我理所應當的呆在你上面。”
    
眼睛聽見口與鼻的爭論,鄙夷地瞪了它們兩下,拿腔作調地說:“二位有什麼資格爭論高下?論本事嘛,數我最大!我近鑒毫端,遠察天際,這你們誰辦得到?唯有我應當占據最高位置。”
    
它正得意地自誇自詡,猛然發現上面還橫著兩條濃黑的眉毛,不禁惱怒起來:“餵!瞅那黑不溜秋、毛刺刺的樣子,你這個眉毛有什麼功勞,竟敢站在我的上面!”    
    
眉毛聽了,不滿地說:“我雖然沒有用處,可是在一個人的臉上,若是沒有眉毛,那這張臉孔,將會成什麼樣子呀?”

(出自宋代王讜《唐語林》卷六)   

【附言】

唐朝有個叫顧況的人,他原來同上司關係很好。後來鬧了矛盾,上司便打算把他攆出府去。

顧況聰穎詼諧,他對上司講了上面的寓言故事,暗示上司:如果攆走他,這種不容人的作法,就像從人臉上削掉眉毛一樣,於上司的臉面,是不大好看的。上司明白了他的暗示,便打消了趕走他的念頭,仍然象從前一樣對待他。

我們不去研討顧況與其上司的人際關係,只是講述文章本身的寓意。單從故事本身說,它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象人有口、鼻、眼、眉一樣,在我們共處社會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工作崗位,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分工。這些分工的內容,雖然千差萬別,但目的都是為了使我們共處的社會成員,幸福安康,大家都有頭有臉,體體面面,都像個人樣。任何人決不可以把社會的工作分工不同,看成是高低貴賤的差別。如果有人硬要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高等”的,進而輕視甚至嘲笑他人的工作,那他一定會做出象寓言中的口、鼻、眼、眉互爭高下的蠢事來。

四、觀棋不語,擴以喻大

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是個棋迷,不僅自己愛下棋,而且每逢別人下棋,他手就發癢,在旁觀助陣時,喜愛伸手動棋。
    
有一回,他去朋友家裡作客,看到兩位先到的客人,正在下圍棋。他便急忙湊上前去觀看。他見一個客人屢次失敗,忍不住譏笑人家缺乏算計,他認為那人,下棋技術不如自己,躍躍欲試,要幫那人改變投子位置。
    
過了一會兒,那位失敗的客人,請錢大昕來與自己對局。錢大昕毫不謙讓,帶著輕蔑的微笑,坐了下來。
   
雙方剛投下幾個子,那客人就占了先,迫使錢大昕疲於應付。棋下到一半,錢大昕更趨被動,每投一子都得冥思苦想,而客人著子卻敏捷從容,看來尚有餘智。終局,雙方各數棋子,客人勝了十三子。
 
錢大昕尷尬的站起,想到剛才自己那傲慢的態度,愈發顯得難堪,臉上不覺一陣發熱,一句話也說不出……
    
自此以後,錢大昕雖然棋興未衰,但一改舊態:凡有人招呼他看棋時,他只是整日默坐一旁,老實靜觀,再也不隨意指點了。

(出自清代錢大昕《潛揅堂文集》卷十七)

【附言】

這故事是說,不要自己有了一點見解,就到處指手劃腳,譏笑別人這也不對,那也不行。應當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善於從別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中,學到東西,拋棄“好為人師”的不良習氣。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諺云:“觀棋不語真君子,指手劃腳是傻瓜!”此言雖小,擴以喻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