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12月29日】
同事A推開我宿舍的門,眼睛東張西望,好像在尋找什麼東西。原來同事放在公共廚房間的鹹魚找不到了,丟了,我說:我不會拿別人任何東西的。他說:到你房間串串門,沒有說你拿。同事很少跨進我房間的,今天一會兒功夫過來兩趟,這不分明在懷疑我拿了鹹魚。我不去公共廚房做飯,我房間有小電鍋,平時隨便弄點吃的就夠了,而其他幾個同事是在外面用餐的,所以他懷疑我也是有理由的。
我想今天這一幕也不是偶然的。我想起了幾天前的一個夜裡,我肚子不舒服,半夜起來上公共衛生間,隨手把房門關上了,因沒帶鑰匙所以轉了下鎖把生怕反鎖上,因為發生過同事把自己鎖在外面的窘迫。確認過門沒有鎖上才跑二十米遠上廁所。回來時,我腦子蒙了,門打不開了,而同事A房間的燈亮了,後來折騰了半夜用工具才打開。從那後,我腦中有個陰影:是同事A夜裡趁我出去,把我房門鎖上了。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先入為主,對同事A發出了惡念,那幾天我腦中總是想:他怎麼那麼壞的。所以今天他來找魚也是在這個惡念場中的影響。哦,是我做錯了,沒有向內找,並產生了疑心,對同事不信任。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這個惡念的場使同事也懷疑了我,使我們互相之間不信任。
門內,是我的私人空間,我的東西可以隨意擺放,習慣了一個人關在房間內,很多東西不願和別人共享,寧願爛了最後扔掉,因為那是「我」的空間,很狹小但足夠藏起來很多的「我」,其實這個就是"私"。通過這件事,讓我看到對別人信任和不信任,其實就是一扇「門」擋在那,這個門是由我們從小養成的觀念組成,時間長了,門把已生鏽,或許已很難打開了。師尊告訴我們要無條件向內找,我想這應該是打開門的唯一鑰匙吧。
是啊,「我」應該打開門,走出去,能夠寬容別人。
門外世界一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