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也可以這樣治

中醫師 黎珂


【正見網2020年08月26日】

這是古代雙龍戲珠的圖像。首尾相接,如環無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一氣周流。

人體氣機的周流也是類似,「升降出入 ,無器不有」(《黃帝內經》)。治病的關鍵是調節氣機的升降出入。一位中醫大家認為「大凡治雜病,先調其氣,次療諸疾」。

今年(2020)3月,六歲張小弟來就診。他長期便秘,易上火。

俗話說:六腑以降為順,以通為用。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是傳化物(進入、排出)的通道。人體能排泄,才能食入,氣機是先降方升。

張小弟自出生後便秘至今。經常3天大便一次,嚴重時10天便一次。以前便質硬,後其母調整飲食,質變軟,但還是幾天才便一次。曾看過西醫,影像檢查說是腸子過長,宿便堆積。建議開刀,或長大些後開刀切短大腸(真是聞所未聞!!!)。其母不忍。

前幾天在看台灣的<醫師好辣>電視節目,提到現在女士便秘的多,尤其在職業女性中,有些情況要開刀處理。真有此論!

其實,人活一口氣,升降出入一氣周流。向大自然一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也是一氣在天地間的周流,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人體和自然、宇宙是相通的。張小弟的便秘問題,就是升降出入的右降出了問題。

他晨起口臭,眼屎多,色黃。易口腔潰瘍。說明有火。因大便不通,淤積化熱,火、毒就會上沖。 《傷寒論》180條: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靈樞·本樞第二》云:「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陽明病的特點:津液亡失、大便秘結。

張小弟吃飯慢,沒有飢餓感,吃的少,偏瘦,高度還正常。

《素問.五藏別論》云:「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 六腑傳化飲食物,使精微輸入五臟, 糟粕排出體外,而不使之貯留,故稱「 實而不滿也。」每一腑都必須適時排空其內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暢,功能協調,故有「六腑以降為順,以通為用」之說。突出強調「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太過與不及,均屬於病態。

張小弟腸腑總是滿滿的,他的胃腑如何能受納。用一般人的話說,「怎麼吃得下」。小兒不太會表達,他也一定常腹脹。

張小弟喜吃湯麵,喝水多,喜溫水,愛吃肉,紅燒肉類。

內有所需必外有所求 。說明他體內精、液都不足。

愛吃肉、紅燒肉類,就是精不足嗎?對!一般來說我們年輕時,大多不喜歡吃肥肉、豬皮類,但上了年紀後,倒喜歡吃一些膠膠粘粘的食物,因為老年人精血不足了。

臉色偏黃少光澤,唇也不紅。喜趴者睡, 喝溫水。

脾的本色是黃色,他長期便秘,影響營養吸收,必然臉色不好。

喜趴者睡, 喝溫水。說明他脾胃虛寒。

《內經》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是說中氣(脾胃之氣)虛弱可致二便異常。是正氣不足所致,動刀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張小弟易上火可是還怕冷。更換季節時,鼻子過敏,鼻塞、癢,流涕、咳嗽。天稍涼,就手腳冷。說明衛氣不足。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陽明伏熱,導致脈內津枯液少,血熱鴟張,則脈外衛氣不用。衛氣是固護體表,像人的衣服一樣。

張小弟出汗多,睡眠佳。晨起尿很黃。舌質紅苔少,中部略黃,舌尖紅。這也佐證他體內有火、熱、燥。

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 稚為幼小之意,臟腑未充, 行氣未盛,無論飲食調養還是藥物治療,凡大苦、大寒、大辛、大熱之品,以及攻伐、峻烈、毒性藥物,皆應慎重使用,中病即止。在治療用藥時,至始至終要固護脾胃。

根據上面的分析,開出了下方藥:

乙未甲膽風火方(李可老中醫承傳基地方)加味:
白芍30g,炙甘草30g,白朮50g,茯苓15g,+ 雞內金15g,烏梅6g。

三劑吃三天。
吃藥兩天後,其母幫助張小弟按摩腹部,便出兩大條。第三天又在幼稚園排出大量糞便。

效不更方。
乙未甲膽風火方加味:

白芍30g,生甘草15g,炙甘草15g,白朮50g,茯苓15g,+ 雞內金15g,太子參15g,芒果核15g,烏梅6g。
三劑吃六天。

該幼童的主訴是便秘,常用的瀉下藥例如:大黃、芒硝、肉蓯蓉 、大麻子、伯子仁、等,都沒用,但效果很好。

小兒易上火,心為君火,肝膽內聚相火。小兒純陽之體,陽氣充盛。小兒醒時,爬上爬下,一刻不停,難得安靜,為火之象。陽氣充盛,則易陰液不足。小兒常見便秘症狀,這種生理特點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小兒的升發之力 — 陽氣,不能戕法,不能隨便的清火。正確的做法是轉化歸位。

《傷寒論》裡的芍藥甘草湯可以降甲膽;烏梅斂降離位相火;解決右降。

生、炙甘草各半是解決中土(脾胃)即熱又寒的問題。

白朮、雞內金是對藥,中醫大家張錫純認為「白朮以健胃之陽,使之潤動有力(飲食之消亦仗胃有潤動)。」脾為胃行其津液,大劑白朮解決陽明燥熱。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瓷、石、鐵,皆能消化,是以脾胃補脾胃,且有運化諸補藥之力。一補一消,補中有宣,健脾補胃。

芒果核:化濕潤燥,加強中焦燥濕互濟。

此方中包括四君子湯 — 參、苓、術、草,功能也是健脾胃,固護中氣(脾胃之氣)。

甲膽一降,相火下秘,陽根深固。固護根氣(腎氣)。

甲膽一降,乙木(肝氣)自升,固護萌芽。

中氣、根氣、萌芽,簡單的說,是人體三陰之臓—脾、腎、肝之氣。人之元氣根基於腎,俱生生之力;中氣乃元氣所生,為人體後天之本;肝為元氣萌芽之髒。蓄勢待發的萌發之力是否強健,是人之生機另一關鍵。中醫不是替代性醫學,治病之大法是扶正驅邪。真正治病的是人體自身的正氣。

一氣周流的圓運動恢復之後,張小弟每日大便,胃口也在慢慢改善。

【注】請讀者不要擅自抄用上面的藥方,有病請諮詢專業醫師。
【參考】呂英教授《中氣與臨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