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2年04月23日】
【原文】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甦謂之朔,初一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穀旦、吉旦,悉是良辰。
【注釋】
日晷(guǐ):又稱「日規」,本意為「日影」。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計時的一種儀器,通常由銅製指針和石制圓盤組成。
葭(jiā )灰:葭莩(蘆葦裡的白色薄膜)燒成的灰。
晦:黃曆每月最後一天。《說文解字》:「晦,月盡也。」
朔:黃曆每月的第一天。
望:黃曆每月十五日,月滿之日。日在東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遙遙相望,故稱望日。
魄:月魄,月黑無光的部分。初一月無光,故曰「死魄」。初二月亮大部分還是無光,所以說「旁死魄」,初三月亮有了光,所以說「哉(zāi)生明」,哉是開始的意思。
始生魄:開始生月魄。
詰朝(jié zhāo):指次日早晨。
【譯文】
夏至節氣一到,陰氣就生起,往後白天就漸漸短了;冬至節氣一到,陽氣就會被啟動,太陽照在日晷錶盤的時間也隨之慢慢變長了。 冬至到陽氣動,律管裡的葭灰就會被陽氣推動飛起;而立秋一到梧桐樹的葉子,就會自動飄落。
月半為弦,上弦月稱為月圓其半,當為黃曆初八初九;下弦月則叫作月缺其半,當是每月的廿二、三。月末的月光消失殆盡叫做晦,為三十日之稱;月光從無到有的復甦叫做朔,是初一的名號;月亮和太陽每到十五日便遙遙相對,彼此能看見對方,所以稱為望。初一月光如死灰,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略有微暗之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月亮方才顯出光明來,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開始有了殘缺,即出現了暗黑無光的部分,所以叫做始生魄。
翌日、詰朝都是明天的別稱;穀旦、吉時都是代指美好的時辰或吉祥的日子。
【點評】
本課提到的節氣,是古人必備的非常重要的智慧。而夏至、冬至,是24 節氣的代表。我們簡單講講其背後的道理。
所謂節氣,就是陰陽二氣(性質對立的兩種能量)的運化規律。這氣看不到,摸不著,如同人體的經絡之氣,布滿宇宙,不斷流轉循環,推動星系星球的運轉演化,在地球則對應十二地支的能量,推動四季的更替。說白了人體小宇宙,宇宙大人體,每個星辰都可以看成巨大的人體的細胞。星體星系在陰陽五行的能量的運轉下不斷生成解體,跟人體細胞在經絡的運轉下不斷新陳代謝何其相似。
也就是說宇宙,太陽系,其他星系,地球、人體與各種生命和物質,都流轉著相似的能量氣機。只是規模不同。宏觀與微觀的不同。
十二經脈對應十二地支
簡單說,就是人體小宇宙的十二經絡,對應地球體系的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可以理解為地球自身的「十二經絡」,與宇宙巨大的天體經脈相應相連,是宇宙龐大氣機下的小小局部體系的分支,所以叫地支。
古代善觀天象者,會以人體經絡這套機制的氣脈變化做模擬,同樣的,懂人體的,會以天象節氣的變化做模擬。這樣一來,就能站在宇宙能量機制——陰陽五行的運作變化上將人體與宇宙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可以把人體當作一個宇宙來治病。也可以把地球當作一個人體來治療。大禹治水的神跡,就是在這樣的思維下完成的。弄清水脈能量運轉的機制,水也就歸位正常了。這是神傳的思維和智慧。
十二地支,如同人體十二經脈不斷循環,轉到哪裡,哪裡就強,節氣就變,就帶來四季氣候的循環變更。
經脈如電路,其氣如電能
講地球節氣,必以人體模擬。人體有與五臟六腑相連的十二條主幹的經脈,按陰陽歸納為三陰三陽六條經脈,所以,人體就是陰陽二氣化生的三陰三陽六條經脈的能量運轉帶動整個人體無處不在的大大小小經脈氣機網絡在進行生命活動的。地球也一樣。
熟悉道家修煉的,可能懂得,這六條經脈在更高層次按次序轉一週,就是「大周天」運轉。可見經絡運轉就是天體的運轉。人體當然就是小宇宙。但修道人講的大周天,不是指一般的氣,指的是更高層能量的流轉,今天人們叫作功,它存在於更高的維度,沒有師父給連接打通,是運用不了的,因為被鎖住了。一般的就只能在氣的層次,只能用來祛病健身。我們現在講的就是祛病健身這個層次的人體經絡的這套氣機。與地支相應。
這套人體氣機人生來就擁有,雖然層次不高,但也是一種能量,有它人才能活著。就像計算機、電視等電器的電路一樣,沒有電能在其中運轉,不通電,即使機器每個零件都沒壞,也無法啟動,成為死機器。
所以古人說的人斷氣,就是指經脈裡流轉的氣斷了,這個氣是驅動人體臟腑與人體細胞功能的能量,作用同電能相似(當然比起電能其功能可能要高出千倍萬倍而不止,這裡只能用人能理解的事物進行類比)。氣脫了,斷了,血液的循環也停止運轉,人體各部零件即使好好的,也同樣無法工作。經絡之氣看不見,卻時時在運轉人體,中醫治病靠的就是調整這套能量機制,達到陰陽的平衡。因此藥物有歸經之說。不知經絡的奧秘,無法察知人體氣象之變,不得中醫要領,也就無法用針用藥。如何治病?
同樣的,十二地支的氣就像人體經脈一樣,不斷運轉,推動萬物的生長消亡。是真實存在的。此氣斷了,當然地球就被淘汰,就得解體。這套氣機運轉到一定位置就會交接轉變,就形成不同的節氣。節,就是氣機的交接處、轉折點。節氣一變,氣的陰陽五行的具象就變(所以叫氣象)。氣候也就變了。
「飛灰侯氣法」測地支之氣
宇宙,地球,人體,皆有能量氣機的運轉,才能生存,也都是生命。古人很聰明,為獲知看不見的氣的變化,能量的存在和推動力,以蘆葦的薄膜燒製成灰,放入定音調的十二支律管內。按黃鐘、大呂等十二音律裁定律管的長度。管端上口齊平,下端長短不一,按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方位的位置埋於密室地下。
到了「冬至」這一天的交節時刻,陰氣盛極,物極必反,自然陽氣生起,黃鐘處在「子」位,此管在十二管中最長,感知地中陽氣最早,管內的葭莩灰就會被陽氣推動飛出來,人們以此得知冬至節氣的到來;到「大寒」,「丑」位的「大呂」律管也會飛灰;依此類推,每隔一氣的交節時刻,相對應的律管就會出現飛灰現象,一年共12次,以此法占氣。當然夏至陰生,午位律管飛灰,必是陰氣抬頭的力量。
這個方法,形像證實氣是能量,推動季節變化,推動生命的生長消亡,循環往復。因天人合一,天地之氣與人體之氣相通,時時推動日月星辰、宇宙、人體的生命活動,關係到每個人的吉凶禍福。古人因此觀天象,知人事,知人體;而觀人體,觀人事,也同樣能推測宇宙的變化。
所以治國與治病本質相同,都用的是治這個字。用調理宇宙的概念治療人體,治理天下山川,見微知著,見著知微,何其宏大又何其微觀,不是神傳,如何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