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不只是燕子樓——蘇軾之《永遇樂 明月如霜》

清風


【正見網2022年11月10日】

 「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歷代的解讀都認為此詞是蘇軾夜宿燕子樓感夢抒懷之作。上片尋夢,以倒敘筆法寫驚夢遊園,描寫了燕子樓小園的無限清幽之景;下片感夢,抒寫憑弔燕子樓,登高遠眺,直抒感慨。這種解釋也對也不對,對的是蘇軾的確是夢到了盼盼,不對的是這個夢可不是常人層次理解的那個夢,而是蘇軾的元神到了另外的空間後看到了盼盼,只是他這邊的身體在睡覺。

這首詞的主題其實是對修煉對返本歸真的感悟,而燕子樓只是一個「道具」,用她來引發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總寫秋夜清景,筆法無疑是優美直白又細膩高超的,無需過多的解釋,這裡主要想說的是作者既是在寫景又是在寫自己元神離體後的感受,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看到常人忽略了東西,同時身體的感受也大為增強,「鏗然一葉」非常能夠說明問題,因為只有在元神離體的情況下,感知才會如此的靈敏。整個夢的時間不長,隨著鼓聲,和葉子落在地下的聲音,他的元神又回到了肉身之中。「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這裡作者的悵然若失和《洛神賦》裡曹植看到洛神一下子消失後的神態幾乎是一模一樣。

下面「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這裡故園是全詞的關鍵詞,整個詞都是想表達對故園的思念,這個故園指的是人的生命真正的家,即在宇宙深處真正產生我們生命的地方,而不是我們這個空間中自己的故鄉,天涯倦客是一種深深的人生感慨,即人沉浸在人的層次被種種執著和慾望所纏,無法解脫的身心疲倦,這無分古今、無分地域、無分社會階層,都是一樣,因為整個人類社會都在一個層次當中。

後面「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燕子樓原建何人何時已無考,唐貞元中張尚書鎮徐州時,曾別築一新燕子樓以安寵妓盼盼。盼盼妙善歌舞,雅多風態,為感念張尚書深恩,在張去世後,居燕子樓十餘年而不改嫁。 看似是作者對佳人的感慨,其實是藉此說明人生的無常,無論在常人中擁有什麼,名也好,利也好,情也好,百年之後什麼也帶不走,人還是在輪迴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空的不只是燕子樓。

後面「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在法中我們知道,常人的一生就像是做夢,真正的自己起作用的時候很少,基本是被各種觀念和慾望控制的,而且在另外的空間看人的一生又是很短暫的,蘇軾作為修煉人是悟到了,或者說是看到了這一點的 ,他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裡說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其實也是表達的同樣的意思。

最後「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這裡和王羲之在《蘭亭集序》裡說的「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是一個意思,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和前面的句子連在一起,顯得意境清曠,餘味悠然。看似有些傷感,但又不是單純常人層次的感嘆,表達要跳出常人名利情的羈絆又能夠做到深入淺出。

這首詞清麗婉轉,用燕子樓引發返本歸真的主題,角度巧妙,行文自然,以小見大,不愧是大家的手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