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5月21日】
河南書生劉理順,明朝人,多次赴京趕考都名落孫山。這一年落榜後,他在二郎廟繼續刻苦攻讀。一天,他聽見外面有人痛哭,就向旁邊的人詢問緣由。有人告訴他:「那一家的兒子外出經商七年未歸,他的母親又老又窮,準備將兒媳婦賣給別人好過日子。昨天有一個商人付了十二兩銀子,今天這媳婦就要跟商人走了。老人與媳婦不忍別離,所以痛哭。」劉理順當即讓僕人去家中拿來十二兩銀子。僕人說:「咱們家也缺錢花,只剩下交納糧稅的十幾兩銀子,準備明天交官府。」劉理順說:「還是趕快取銀子來,糧稅再想辦法去借。」
拿到錢後,劉理順以老婦兒子的名義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離家後掙下五百多兩銀子,半個月後就可以回到家中,先給你們寄上十二兩」等話。老婦接到信後,歸還了商人的錢,婆媳避免了離別的命運。
十幾天後,那個離別七年多的兒子果然象劉理順信中所說的那樣,帶著五百多兩銀子如期歸家。母子相逢,兒子見信大驚,心中感謝神明,全家叩拜謝天。而劉理順行將赴考,夢見鼓樂喧天,火炬成列。二郎廟中的廟祝看見二郎神送他起程。果然,考試完畢,劉理順中得狀元。
那家兒子後來知道了劉理順的恩德,上門道謝。劉理順不承認有過贈銀之事。
施恩不求報乃是大善之舉,福報隨之而來也是天理使然。
(資料來源:《太上感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