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王武子反諷晉武帝 (歷史故事)



【正見網2008年07月1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武帝(1)語和嶠(2)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3),然後爵之。」嶠曰:「武子雋爽(4),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責之,因曰:「知愧否?」武子曰:「「尺布鬥粟(5) 」之謠,常為陛下恥之;他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親,以此愧陛下。」(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注釋】

(1) 武帝:即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昭之子。司馬昭死,嗣為晉王,後篡魏稱帝,國號晉,以洛陽為首都,在位二十六年。
(2) 和嶠(音較):字長輿,晉汝南西平(今河南省西平縣西)人。惠帝時拜太子太傅,加散騎常侍。
(3) 王武子:王濟,字武子,晉晉陽(今山西省太原縣)人。少有逸才,善清言。官至太僕。
(4) 雋爽:俊逸豪爽。
(5) 尺布鬥粟:漢文帝弟淮南厲王劉長因謀反事敗,被徙蜀郡,在路上不食而死。民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兼容」,意思是,兄弟如果能兼容,則一尺布可縫而共衣,一鬥粟可舂而共食。後人以「尺布鬥粟」,比喻兄弟因利害衝突而不兼容的情形。

【語譯參考】

晉武帝對和嶠說:「我想先痛罵王濟,然後才封他爵位。」和嶠說:「王濟個性俊逸豪爽,恐怕不易讓他屈服。」武帝就召來王濟,先責備他,然後問他:「你知道愧疚嗎?」王濟說:「當年漢文帝與其弟不兼容,民間有「尺布鬥粟」的歌謠,我也常為陛下感到羞恥。別人能使疏遠的人親近,我卻不能勸使親人親密,針對這一點我感到愧對陛下。」

【研析】

公元二六五年,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立為武帝,建立西晉。王濟娶晉武帝女兒常山公主為妻。武帝即位後,想讓其弟司馬攸出居於齊,王濟多次陳請武帝不可,甚至還請常山公主勸諫,因而惹怒了武帝。

本則故事,就是武帝為此特別召見王濟,訓了他一頓,並問他,知道愧疚嗎?但王濟答得很妙,反而以「尺布鬥粟」諷刺歌謠,反諷武帝容不下自己的兄弟。事實上,應該感到羞愧的是武帝。

【延伸思考】

1、所謂忠言逆耳,雖然王濟經過多次的勸諫,但武帝仍不採納他的意見,而一意孤行;但王濟仍不放棄,再一次利用武帝教訓他的機會,反諷武帝。對於王濟這項作為,你有何看法?
2、如果你是單位主管,團隊中有如王濟勇於提出意見的成員,你會採取什麼作法?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圖說中國歷史》(京中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