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8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wǎng chuān jī yǔ
輞川積雨
wáng wéi
王維
jī yǔ kōng lín yān huǒ chí,zhēng lí chuī shǔ xiǎng dōng zī 。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mò mò shuǐ tián fēi bó lù,yīn yīn xià mù zhuǎn huáng lí 。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shān zhōng xí jìng guān zhāo jǐn,sōng xià qīng zhāi shé lù kuí 。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yě lǎo yǔ rén zhēng xí bà,hǎi ōu hé shì gèng xiāng yí 。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ㄨㄤˇㄔㄨㄢ ㄐㄧ ㄩˇ
輞川積雨
ㄨㄤˊ ㄨㄟˊ
王維
ㄐㄧ ㄩˇㄎㄨㄥ ㄌㄧㄣˊㄧㄢ ㄏㄨㄛˇㄔˊ,
積雨空林煙火遲,
ㄓㄥ ㄌㄧˊㄔㄨㄟ ㄕㄨˇㄒㄧㄤˇㄉㄨㄥ ㄗ 。
蒸藜炊黍餉東菑。
ㄇㄛˋㄇㄛˋㄕㄨㄟˇㄊㄧㄢˊㄈㄟ ㄅㄛˊㄌㄨˋ,
漠漠水田飛白鷺,
ㄧㄣ ㄧㄣ ㄒㄧㄚˋㄇㄨˋㄓㄨㄢˇㄏㄨㄤˊㄌㄧˊ。
陰陰夏木囀黃鸝。
ㄕㄢ ㄓㄨㄥ ㄒㄧˊㄐㄧㄥˋㄍㄨㄢ ㄓㄠ ㄐㄧㄣˇ,
山中習靜觀朝槿,
ㄙㄨㄥ ㄒㄧㄚˋㄑㄧㄥ ㄓㄞ ㄓㄜˊㄌㄡˋㄎㄨㄟˊ。
松下清齋折露葵。
ㄧㄝˇㄌㄠˇㄩˇㄖㄣˊㄓㄥ ㄒㄧˊㄅㄚˋ,
野老與人爭席罷,
ㄏㄞˇㄡ ㄏㄜˊㄕˋㄍㄥˋㄒㄧㄤ ㄧˊ。
海鷗何事更相疑。
【作者】
王維,字摩詰,唐山西人,官至尚書右丞。生於武后聖歷二年(公元699年),卒於肅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享年六十一歲。天資聰慧,少年就以詩著稱,之後為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和孟浩然並稱“王孟”。他精通音律、草隸、詩畫,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為“南宗畫之祖”,北宋蘇東坡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一生修佛,深受禪宗影響,佛教禪宗有《維摩詰經》,因為欽佩維摩詰,所以他自己名維,字摩詰,並寫了大量宣揚佛理的詠禪詩,故又稱“詩佛”。
【注釋】
﹙1﹚ 輞川:水名。在今陜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中,王維曾在此隱居。
﹙2﹚ 積雨 :久雨。
﹙3﹚ 空林:空曠的林野。
﹙4﹚ 煙火:指炊煙。
﹙5﹚ 遲:緩慢。
﹙6﹚ 蒸藜:蒸煮野菜。藜,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及嫩芽可食用。
﹙7﹚ 炊黍:燒飯。黍,雜糧的一種,可當主食。
﹙8﹚ 餉:給耕作者送食。
﹙9﹚ 菑:指初次開墾第一年耕種的田地。
﹙10﹚ 漠漠:廣遠遼闊的樣子。
﹙11﹚ 陰陰: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
﹙12﹚ 囀:鳥鳴。
﹙13﹚ 習靜:學習入靜的功夫
﹙14﹚ 朝槿:植物名。即木槿,落葉灌木,夏秋之間開花,花色有淡紫、粉紅、白色。朝開暮謝,故稱朝槿。
﹙15﹚ 清齋:清淡的蔬菜素食。
﹙16﹚ 露葵:帶著露水的葵菜。古人常食者有鳬葵、兔葵、楚葵﹙芹菜﹚等。
﹙17﹚ 野老:居住鄉野的老人。此處是詩人自稱。
﹙18﹚ 與人爭席:跟他人爭搶席位。爭席語出《莊子‧雜篇‧寓言》,故事是說陽朱在未向老子李聃學道之前,飛揚跋扈,人見人怕。住店的時候,客人來迎接他,店主人為他安排座位,女主人替他拿漱洗用具,先坐的客人都躲開了,不敢跟他同席。等到聽完老子的道理後,陽朱要回去的時候,客人們都敢跟他爭搶席位了,因為陽朱的態度已然變得和藹可親了。
﹙19﹚ 罷:停止。
﹙20﹚ 海鷗何事更相疑:海鷗你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海鷗相疑,典出《列子‧黃帝篇》,是說有一個在海上討生活的人,他很喜歡鷗鳥,鷗鳥也喜歡他,常停歇在他的船上,與他嘻戲。他的父親聽說後,就要他捉幾隻帶回去,結果第二天再到海上的時候,那些鷗鳥只在四周飛舞而不下來。因為人有機心使得鷗鳥對他產生猜疑,而不再信任。
【語譯】
久雨後空曠的林野中炊煙緩緩地升起,農婦們蒸煮著菜飯、準備送給在田裡工作的人。一望無際的水田上飛舞著白色的鷺鷥,黃鶯在夏天濃密的樹林裡宛轉鳴唱。我在山中學習入靜的功夫並觀察木槿花的開謝,也在松樹下享用帶著露水的葵菜作成的的清爽素食。我這個鄉野老人已經不再與人爭逐名位了,海鷗呀!你為甚麼還要懷疑呢?
【詩中有話】
這是詩人隱居在輞川時碰到積雨,藉農村生活的恬靜來寫出他與世無爭的心境,除了第一句有“積雨”二字外,其它所敘述的跟“積雨”一點關係也沒有。也許因為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才讓詩人有時間回顧一下過往的人生經歷,找到一個新的人生方向,因此必須明白告訴大家。對於這樣一個難得的機緣,詩人是很珍惜的,所以就“積雨”做為詩題,聊以為記吧!詩的首聯“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是描寫積雨後的農家生活,雖然下了很長時間的雨,卻依然安祥平靜,大家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讓詩人對田園生活非常滿意。次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是寫輞川積雨後的田園景色,讀後覺得猶如在欣賞一幅幽美的田園山水,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人“詩中有畫”的特色。詩的第三聯“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把筆觸拉回到對自己生活的描述,會有這樣的轉折,當然與詩人的際遇有關,由於仕途不順,再加上受到學禪的影響,讓他對仕途採取消極態度,因此出現禪定、觀槿、茹素的行為,表明退隱的心聲。末聯“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更直接地表示他已經放棄追逐名位了,你們﹙指詩人的政治對手﹚為甚麼還不肯相信呢?說起來這個不肯相信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問題,明明我都用行動、語言表明已經退出爭逐的行列,可是對手們卻不肯放手,依然處處緊逼,這是為甚麼?說穿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不足。
那麼為甚麼會不足呢?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人的生理構造,讓人陷入互信不足的境地,人有五官,耳、眼、鼻、口、舌,是人接收信息的主要通道,尤其是眼睛與耳朵更是外來信息最重要的接收站,可惜的是,這麼重要的器官卻只能看到表面的、有形的物質,聽到固定頻率的聲音,對於抽象的事物如信任、忠誠、喜惡以及內心世界卻無法一下子看得透、聽得到,必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才能得到證實,所以會採取保留態度或用自己的立場去判斷,不會立刻相信。又因為事事要求“有憑有據”,反而讓有心機的人有機可乘,製造假象,讓你看到、聽到你想要或不想要的事證,影響你的判斷。如此一來,真真假假充斥在人們生活的周遭,無法辨識,同時基於“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古訓深植人心,於是人與人之間不易信任。其次是心性問題,人在這個世界自小就受到私、偏、欺、疑等各種不良行為的感染,不自覺的養成自私自利的習性,凡事從自己的角度去衡量,自以為是,於是見不得人好的妒嫉心就來了,在妒嫉心的驅使下,想方設法排斥、打擊對手,走上非理性的情緒之爭,埋下不能善了的種子,這樣的心性下那有互信可言。另外賞罰不公,也是助長互信不足的最大誘因,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團體裡貢獻最多的人,應該得到最好的報酬。如果團體裡的賞罰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長期之後,必然走上結黨營私的路子,於是黨同伐異,互信不足的問題就會引爆。
翻開歷史來看,歷朝歷代的敗亡,幾乎都是從賞罰不公、互信不足,這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展開的。看似小事一樁,但後果卻是非常嚴重,“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還真有道理。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大家彼此互信呢?有!只要大家奉行宇宙的法則真、善、忍,就可以化解互信不足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