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1月11日】
【原文】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撿書(1)。……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2)。以(3)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4)相系,雖讎敵(5)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6),君之腳,已繫於彼矣。他求何益?」
[唐.李復言《定婚店》(據《唐人小說》引)]
【註解】
(1)撿書:翻看、查看書籍。
(2)耳:語助詞。
(3)以:用來。
(4)潛用:暗中的。
(5)讎敵:讎,音「愁」。仇敵。
(6)逭:音「換」,逃避。
【故事闡述】
韋固是唐朝時代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旅行,住在客店裡。吃過晚飯後,他走出旅店,看見石階上坐著一位正在翻閱書籍、身旁還放了一個大布袋的老人。
於是他出於好奇,便問了那位老人:「這本書是什麼書啊?您看的這麼起勁!」老人便告訴韋固,這書是用來記載天下人姻緣的婚譜。韋固又問:「那您身旁那個布袋呢?」老人說:「那裡面裝的是用來系在男女腳上的紅繩。凡是用紅繩拴住的男女,不論他們現在是仇家、貧富差距多懸殊、或是相距多麼遙遠,最後一定會成為夫妻。」韋固聽了,便要求老人告知他,未來的配偶在何處?老人便起身拿著他的書和布袋,告訴韋固,他的妻子是市場的一位賣菜盲婦懷裡的三歲小女孩。說完,老人便消失了。
韋固在菜市場看到這個小孩後,認為她配不上自己,於是就掏出隨身的小刀往女孩的頭部射去,轉身就跑了。
轉眼十四年過去了,相州刺使王泰將掌上明珠許配給韋固,當韋固看到妻子臉上有一片裝飾用的花鈿時,不覺心生疑惑。
在韋固追問之下,妻子才說出了當年被射傷的事。韋固聽後,驚訝不已,深覺姻緣之事,原來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啊!
後來「月下老人」這個詞就被用來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亦指媒人。
【討論】
(1)故事中,那名奇特的老人身旁的書籍和大布袋分別有什麼用途呢?
(2)老人告知韋固,他未來的妻子正是盲婦懷裡的小女孩時,為甚麼韋固會心生怨懟,而做出傷害小女孩的行為?
(3)韋固後來才深信:姻緣之事,原來真的是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古人凡事順天命而行,認為人的一生是順著既定的道路在走,這種高層次的境界與現代人汲汲營營的生活態度有天壤之別。請你和同學分享一下,這兩種生活態度會造成什麼樣不同的處事方法?
【造句練習】
例:從「定婚店」的故事描寫,我們知道了「月下老人」這一說法的來源。
【課後時間】
除了「月下老人」這句成語外,請你想一想還有哪些成語也有「月」這個字呢?
【參考解答】
吳牛喘月、披星帶月、日新月異、水月鏡花、日月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