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1月28日】
【原文】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1)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5),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6)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註解】
(1)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凌裡,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萬乘之國:大國。乘,音同「勝」,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簞食壺漿:以簞盛食,以壺盛漿來迎王師。此指軍隊受到人民的擁護與愛戴。
(6)運:奔逃。
【故事闡述】
戰國時燕國內亂,齊國乘機攻打燕國,燕國百姓對內亂不滿,所以不願出力抵抗齊軍,甚至捧著食物、飲水前來迎接,表示歡迎,渴盼來軍能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但齊軍攻下燕國之後,並無撤回之意,士卒欺凌燕國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請教孟子該不該占領燕國,但孟子對他說:「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喜悅快樂,那麼您就吞併它,就像武王伐紂一樣。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不喜悅快樂,那麼您就不要吞併它,就像文王時,因為紂還有賢臣,所以文王不伐紂一樣。」
「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國百姓送飯遞水表示歡迎,那是因為他們想擺脫困苦日子;而今如果齊軍併吞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之禍,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後來「水深火熱」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比喻處境非常艱困、痛苦。
【討論】
(1)當自己國家有難時,人民應該會盡一己之力保衛家園,但是燕國人民卻歡迎來攻打他們的敵軍,你能說說為什麼呢?
(2)齊王請教孟子該不該占領燕國時,孟子舉了古時候的什麼例子加以說明呢?
【造句練習】
例:自從父母離異,家庭遭受變故後,他便開始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
例:此地區因為長期處於戰亂,所以人民終日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
【課後時間】
「水深火熱」這一成語屬於對偶修辭中的「句中對」,你能說說看還有其它的成語例子嗎?請舉五例。
1( )
2( )
3( )
4( )
5( )
參考答案:
1(風吹雨淋)
2(精疲力盡)
3(虎頭蛇尾)
4(幸災樂禍)
5(傳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