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花言巧語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1月13日】

【原文】

或問「巧言令色,鮮矣仁」。曰:「只心在外,便是不仁也。不是別更有仁。」「巧言令色,鮮矣仁!」只爭一個為己、為人。且如「動容貌,正顏色」,是合當如此,何害於事。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則不可。或以巧言為言不誠。曰:「據某所見,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2)弄筆端做文字者,便是。看做這般模樣時,其心還在腔子裡否?」 (《朱子語類.卷二○.論語.學而篇》)

【註解】

(1)某:自稱語。此指朱熹(西元1130~1200),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故事闡述】

《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把話講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心裡卻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跟學生解釋這段話時,說:「做任何事有誠心最重要,沒有誠心便是不仁的表現。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是為了取悅別人而非發自內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朱熹又告訴學生說:「依我看,巧言是指虛偽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紙上功夫了得,但寫的都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這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

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

【討論】

(1)孔子和朱熹都是怎樣教導他的學生關於「待人接物」的事?
(2)所謂「忠言逆耳」,好聽的話總是比較吸引人,生活中有沒有認識的人是很會花言巧語的呢?你覺得他說的話可信嗎?真實嗎?你又會如何做判斷、取捨呢?

【造句練習】


例:與人相處要用誠心相待,別只是說些花言巧語。

【相似成語】

巧言如簧、甜言蜜語

【課後時間】

成語填空

( )( )( )( 花 )
( )( )( )( 花 )
( )( )( )( 花 )
( )( )( )( 花 )
( )( )( )( 花 )

參考答案:

( 霧 )( 裡 )( 看 )( 花 )
( 閉 )( 月 )( 羞 )( 花 )
( 火 )( 樹 )( 銀 )( 花 )
( 走 )( 馬 )( 看 )( 花 )
( 錦 )( 上 )( 添 )( 花 )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