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8):雷賀倪湯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3月15日】

雷(ㄌㄟ?)。(léi)

【歷史來源】

1、出自於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第九世的孫子方雷氏之後,並以國名為姓。根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記載,據說方雷氏是炎帝神農氏的第九世的孫子,在黃帝討伐蚩尤時,由於雙方激戰,方雷因而奮勇殺敵,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剿除蚩尤而立下大功。戰爭勝利後,黃帝論功行賞,被黃帝封在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帶),因此建立國家在此,所以後代子孫便以國名為姓。但是後來又分別為兩姓,一個姓方,一個便姓雷。
2、出自於雷公。根據《姓苑》記載,相傳黃帝有位臣子,名叫雷公,他是位名醫,精通醫術,曾經與黃帝討論相關醫學知識。而在殷紂王時,相當寵愛一位臣子雷開,所以後代孫便以雷為姓。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根據《姓氏考略》所記載,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有「?山蠻」和「南安羌」改姓為雷。由於之前長期跟漢族的人民相處在一起,逐漸的分不出彼此了。此外,金時女真人阿典氏、滿洲阿克占氏、景頗族春雷氏、壯、苗、彝等等各民族各均有雷姓。

【郡望】

1、馮翊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設置「左馮翊」的行政區,與「右扶風」、「京兆尹」合稱「就畿三輔」。三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北魏移治高陸(今陝西省高陵)。此支雷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晉雷煥之族的後裔。
2、豫章郡:漢置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省的省會),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世所轄漸縮為南昌附近一帶。又隋改南昌縣為豫章縣。唐後期改鍾陵縣,又改為南昌。

【堂號】

1、謙讓堂:東漢雷義和同郡陳重是好友。太守舉陳重孝廉,陳重要讓給雷義,太守不允。刺史舉雷義茂才,雷義又要讓給陳重,刺史不聽,雷義遂裝瘋披髮而去。
2、主要堂號:「馮翊堂」、「豫章堂」、「精易堂」等。

【歷史來源】

雷萬春

雷萬春是唐朝逐州人,自幼學習武術,個性剛直,驍勇善戰,有志為國效力,但是未得逢時。他與南霽雲相識,兩人義結金蘭。當時傳聞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變,兩人誓為國效勞,他們聽聞張巡是位武精學博之將領,所以相偕前往投張巡麾下為部將。

安史之亂時,張巡率領雷萬春、南霽雲等諸將迎戰,安祿山將領令狐潮圍雍丘,但因張巡出奇謀和諸將的奮戰而無功敗退。然而當長安失守消息傳回雍丘城,雷萬春得知其兄雷海青殉節消息,悲憤填膺之時,受命登城防守,想不到此時叛軍萬箭齊發,雷萬春面部中六箭。令孤潮見雷萬春中箭,立刻率兵直逼雍丘城下,可是看見雷萬春仍巍然不動,挺直的站於城上,自己把面上的箭拔起而血流滿面,更聽聞雷萬春在城上的大罵聲,叛軍個個心驚膽顫,倉促而退。但是後因城內糧食已盡,與張巡同殉。安史之亂平定後,朝廷嘉許其忠勇為國捐軀,諡封「雷霆驅魔大將軍」,供後人祀之。

賀(ㄏㄜ?)。(hè)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姜姓。春秋時,齊桓公(姜姓)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她的兒子慶封是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是位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後來,慶封以弒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於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只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後來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吳王把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直到西漢末,後代子孫為了避免與慶封有連帶關係,因此把慶字改為同意義的賀為姓氏。
2、出自他族改姓。根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便開始實施漢化政策,將鮮卑族的複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等等姓氏都改為單字賀。

【郡望】

1、廣平郡:西漢景帝時初置,轄境在今河北南部永年縣一帶。
2、會稽郡:秦朝初置,治所在吳(今江蘇省蘇洲市),東漢時移治所在山陰(浙江省紹興市)。

【歷史來源】

賀知章

賀知章(西元659年~西元744年),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永興人。他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擅長草、隸書,亦擅長文辭,其詩淡雅而雋永,寫景詩清新通俗。賀知章個性曠達,善說笑,嗜酒。

賀知章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非常喜歡喝酒,故有「酒仙」之稱。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曾提到,賀知章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像是坐在船上一樣,後醉眼昏花的掉進井裡,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就算喝得爛醉,當冷水一噴也會醒過來,但是賀知章喝醉落到井裡也醒不來。

賀知章住在西京宣平坊時,常見一個老翁騎著驢在街口出入。經過五、六年,賀知章發現老翁的衣著、舉動並沒因歲月改變而改變,不禁產生好奇。後來從鄰居口中知道老翁姓王,是在市場賣錢串的老人。賀知章覺得王老絕非平凡人,深藏不露,所以親自登門拜訪,並想要拜他為師。

一天,賀知章夫妻將一顆明珠贈給王老,說:「這是從家鄉帶來的明珠,我們都把它視為寶貝收藏著,今天特將它獻給先生,希望先生能多加指導。」王老接受明珠後,就差遣小童到市場買芝麻餅,王老拿餅招待賀知章,賀知章看著珍藏多年的明珠,竟變成賤價的芝麻餅,心裡即使不高興,也忍著不說。王老知道賀知章的心思,說道:「想要得道,就要用『心』,你送我明珠,無非是想討好我,送不送明珠跟得道根本就是兩回事。你對身外之物看得如此重,又怎能修成呢?如果你真心想求道,那你該摒棄世俗到深山裡去努力可能有希望。」賀知章聽完後好像有所領悟,就拜謝王老回去了。


倪(ㄋㄧ?)。(ní)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根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辭源》記載,春秋時,邾武公將第二個兒子封在啜此城在今山東滕州境),建立喙??蟠?鈾銼鬩怨???鍘6?謖焦?保?國被楚國滅亡,為了逃避仇人便把阝去掉,再兒字旁多加人字旁,因而變成倪姓。
2、出自於他族改姓或少數民族。根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後魏代北複姓賀嗍細泥姓,後又改為倪姓;而在清朝滿洲八旗人當中有倪姓;滿、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倪姓。

【郡望】

千乘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千乘,故城在今山東高青縣高苑鎮北。轄境在今山東北部博興、高青、濱縣等地。

【堂號】

自立堂號 經鋤、鋤經、帶經、怡德、世德等等。

【歷史來源】

倪元璐

倪元璐(西元1593年~西元1644年)字汝玉、玉汝,號鴻寶、園客,浙江上虞人,是明代的忠臣。天啟二年考中進士,倪元璐為人正直廉介,不畏懼強權官至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超拜戶部尚書。善詩文、書畫,工行草,山水筆墨秀逸清潤,並善畫山水、竹石,石多突兀狀,喜用水墨生暈之法。李自成攻陷京城時,倪元璐自縊而亡,諡文正,清代時追諡文貞。著有《倪文貞集》傳世。

湯 (ㄊㄤ)。(táng)

【歷史來源】

湯,出自於成湯,成湯是帝嚳之子契的第14世孫,名履。在夏朝末年,成湯在商族當上首領,由於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的擁護。他本來居住在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末時,由於夏桀無道,成湯受天之命,征伐夏王朝。成功後,定都於亳。其子孫中有一支以諡號命氏,成為湯氏。

直到西曆前11世紀,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後,把商的舊都周圍地區分封給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傳至偃,自立為王,偃的弟弟叫昌,昌生隆,又改姓子。只是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擔心央禍後代子孫,便又改湯姓。

【郡望】

1、中山郡:漢高帝置郡,景帝改為國,治盧奴(今河北定縣)。
2、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西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縣)。

【歷史來源】

成湯王

成湯王為人寬厚仁慈。有一天,他外出到郊外,看見有人在郊野四面張著羅網捕鳥雀,並向天禱告說:「從天而下的,從地上出現的,或從四方來的禽獸,都投入我的羅網。」成湯王心中不忍感嘆的說:「噯!這樣就把禽獸全都打光了!如此網羅捕捉,其殘酷的手段和暴君所為沒兩樣!」因此命張網的人除掉三面獵網,留下一面,並改祝詞為:「想往左邊走就往左走,想向右邊逃就向右逃。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任由你飛翔。只是捨命要死的,就進我的羅網吧!」各諸侯聽到這件事後,都說:「成湯之德連禽獸都能受到他的恩惠,何況於人呢!」後有三十六國歸順了商湯。這也是成語「網開一面」的由來。

而當一個帝王真心的為民祈禱時,他的德行就會感天動地。商朝初年,連年大旱,滴雨未落,連續七年的旱災,使河乾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莊稼無收。因此,成湯王就在郊外設祭壇,祈求天帝下雨除旱。史官受湯之命,說了六條責備自已的事以求天帝賜福降雨。儘管史官天天祭禮,苦苦哀求,天帝依然沒賜福降雨。

大旱持續到第七年時,成湯王命史宮在一個叫桑林的地方設祭壇,他親自祭祀求雨,但仍未見下雨,他就命史官占卜,占卜後說:「祭祀時要用人作祭品。」 成湯王長嘆一聲說:「我祭祀求雨是為造福百姓,怎能讓人民作犧牲呢?就用我來代替吧!」於是命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來,後將自己的頭髮和指甲剪掉,沐浴潔身,向上天禱告說:「我一人有罪,不要連累萬民;萬民有罪,都在我一人,請上天對我這個罪王進行懲罰吧!」禱告完,成湯王登上高高的柴堆,百姓個個淚如泉湧跪在周圍,到了點火的時候,突然天空烏雲四合,大風乍起,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人們在歡呼中把成湯王從柴堆上扶下來,送回宮中。這就是歷史上的「湯禱桑林」,大家都認為是成湯王的為民犧牲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解除旱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