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一毛不拔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5月01日】

【原文】

孟子曰:「楊子(1)取為我(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3)兼愛(4),摩頂放踵(5)利天下,為之。子莫(6)執中,執中為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孟子・盡心上》)

【註解】

(1)楊子:指戰國時代衛國人,楊朱。他的學說主張「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2)為我:為戰國時代楊朱所主張的一種貴己學說。
(3)墨子:指戰國時代魯國人,墨翟。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又稱為「墨子」,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
(4)兼愛:即墨翟倡導的學說之一,主張平等的愛,沒有人己厚薄親疏的不同。
(5)摩頂放踵:從頭頂到腳跟都受磨損,比喻為救世而不怕艱苦、不惜犧牲生命。摩,通「磨」。
(6)子莫:戰國時代魯國人。

【故事闡述】

孟子說∶「楊子的學說主張為我,即便拔出一根毫毛就能對天下有利,他都不肯做。墨子的學說主張兼愛,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磨損了,只要是對天下有利的事,他都會不惜犧牲生命去做。子莫的學說是主張中道,主張中道原是好的,可是如果只知中道而不知變通,那就等於執著在一點上了。執著於一點之所以不好,是因為這樣會傷害真正的道,而只專注於一事,其餘的都廢棄。」

春秋戰國時代,當時有許多思想家提出各自不同的思想流派、著作學說,可說是百家爭鳴的時代,他們相互論戰,希望能對治理國家有幫助。而楊朱的「為我」學說與墨子的「兼愛」學說正好形成強烈對比,這篇主要是孟子針對楊朱和墨子學派的評論,清楚簡要的指出兩人學派的差異。

後來,原文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就逐漸演變成「一毛不拔」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自私自利,就連少許力量都不願貢獻的人,後來也用來形容非常吝嗇自私的人。

【討論】

(1)楊朱學說主張什麼?墨子主張什麼?子莫主張什麼?他們的學派各有什麼不同?
(2)如果一種人凡事只為自己著想,絲毫不顧別人;而另一種人則凡事都替別人著想,你比較想成為哪一種人?為什麼?請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他平時一毛不拔,但遇到有困難的人,卻出手大方的捐錢幫助。
例:吝嗇的人,往往都是一毛不拔。

【相似成語】

鐵公雞;視錢如命;愛財如命

【課後時間】

請分辨「一毛不拔」與「愛財如命」的異同。

參考答案∶

◎相同∶都含有吝嗇、捨不得花費錢財之意。
◎相異∶「一毛不拔」使用時偏重於極端吝嗇;「愛財如命」使用時則偏重於貪求無度、不知滿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