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韋編三絕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8月23日】

【原文】

孔子(1)晚(2)而喜《易》(3),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

【註解】

(1)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有三千弟子,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人,首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人尊為「至聖先師」,又稱為孔子。
(2)晚:晚年,即年老的時候。
(2)《易》:即指《易經》,內容最早只記載大自然、天象等變化,是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來占卜事象。到孔子作傳,才成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故事闡述】

孔子晚年很喜歡研究《周易》,他仔細的解釋〈彖〉、〈系〉、〈象〉、〈說卦〉、〈文言〉等十翼。孔子閱讀《周易》勤奮不懈,以致把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弄斷。孔子說:「如果讓我多活幾年,果真這樣,我對《周易》內容的辭義就能充分理解了。」

韋,去毛加工製成的柔軟獸皮,此指熟牛皮。古代未發明紙之前,是在竹簡上書寫文字,然後再用熟牛皮帶編聯成冊,叫做「韋編」。三絕是三次斷絕之意。因為《易經》是一本艱深難懂的書,孔子就一次又一次反覆鑽研,直到能夠理解內容為止。

所以,「韋編三絕」原是形容孔子勤讀《易經》,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斷絕。後來,人們用來比喻讀書刻苦勤奮的人。

【討論】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勤讀鑽研《易經》?
(2)孔子專注研究《易經》的精神給你什麼啟發?請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孔子鑽研《易經》時韋編三絕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例:如果學生讀書都能有韋編三絕的精神,書本內容完全理解,那就什麼題目都難不倒了。

【相似成語】

廢寢忘食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韋編三絕→絕( )僅有→有( )竟成→成( )在胸→胸無( )墨→墨( )成規

參考答案∶

韋編三絕→絕(無)僅有→有(志)竟成→成(竹)在胸→胸無(點)墨→墨(守)成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