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北美大法弟子


【正見網2001年09月14日】

1928年,弗萊明發明了第一個抗生素--青黴素,當時被譽為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裡程碑。抗生素問世後,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使許多疾病消失無蹤,如肺炎、腦膜炎、產褥熱、敗血症、結核等。許多人因此而相信疾病從根本上是可以治癒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抗生素是否如這些人所願,給人類根除疾病帶來了希望呢?

事實恐怕遠非如此,21世紀的今天,耐藥菌的發展令人怵目驚心。

引發腥紅熱的A號鏈球菌的消失與再現就是一個經典例子,而且表明對一種細菌的成功抑制能促成另一種細菌的出現。在60年代,A號鏈球菌似乎完全消失了:在西方沒有腥紅熱發生。其實,當A號鏈球菌消退以後,它的近親B號鏈球菌開始出現。它尤其容易感染新生嬰兒,到了1980年,它在兩個月以下的新生嬰兒中造成75%的死亡率。與此同時,A號鏈球菌在暗地裡突變和繁殖,在80年代末期突然再次出現。新的A號鏈球菌攜帶與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同樣致命的毒素,除了大劑量青黴素外,對所有藥物都有抵抗力。

大量耐藥菌的產生,使難治性感染和條件致病菌感染的機會越來越多。如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黴素、紅黴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1.85%―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除萬古黴素外已經無藥可治。

在抗生素歷史上曾有過多起耐藥的金葡萄菌、沙雷氏菌、克雷伯氏菌、假單胞桿菌的感染威脅。50年代在歐美首先發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這種感染很快席捲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萬人被感染,死亡人數達50多萬。

從細菌的耐藥發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種新的抗生素出現以後,就有一批耐藥菌株出現。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要2年的時間,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人們不能不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種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出現,也就是說人類將重新回到上個世紀20年代之前沒有抗生素的年代。

在這場人類與細菌的較量中,越來越多的人力投入,人類卻屢戰屢敗。難怪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位教授悲哀地說「細菌比人要聰明」。

其實,從修煉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不難解釋。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業力,細菌只是業力在這個空間身體上的表現。抗生素能殺死這個空間的細菌,卻動不了另外空間的業力。只要業力還在,它就能不斷的往這個空間反映,表現起來就可能是耐藥菌的不斷產生,使抗生素失效。

所以,不消除另外空間的業力,就不可能在這個空間根除疾病。研究和採用藥物對抗細菌實際上是打一場不可能根本取勝的戰役。真正的健康不是靠採用各種治療手段而取得的短暫的舒適。人類應該多從自身找一找原因,多花些精力在提高道德、多做善事和轉化業力上,那才真正有根治的效果,那也就不需要抗生素了。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