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不是吾故鄉:白居易《僧院花》、釋法薰《偈頌》欣賞

林雨


【正見網2025年07月21日】

世人都有思鄉的念頭。古人思鄉、今天的人也思鄉。然而很多事情並非像我們想像的一樣,背後還有更深的內涵。

唐朝詩人白居易有謫仙之稱。他的詩詞裡面也是禪意濃濃。而這首《僧院花》更是如此。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白居易所言色空,其實是指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實實在在擺在這裡的東西,甚至都是觸手可及的,為甚麼會是空的呢?詩人將花樹栽在佛家寺院,預示著禪機。

雖然人們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那是指的另外空間的事物。而在我們這個表面的空間,花開都是非常短暫的。最近辦公室有兩盆太陽花。早上開放,晚上就謝了。說它是真實的,確實它來過,說它不存在,是因為它已經消失了。

這或許就是詩人想啟悟世人的道理。人間雖好,卻終歸只是過客。不能長久。

詩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上天要啟悟世人智慧而為的,因此稱為「智慧花」。隨風開放不被人所左右。

釋法薰的《偈頌》也是如此。

「身心一如,身外無餘。
長安雖樂,不是久居。」

詩人似乎是找到了初心,身外之物已經沒有了意義。人世間雖然繁華有趣,畢竟不是自己的長久居住之所。

詩人釋法薰更是明確指出人世間的繁華背後,卻是我們客居的身份。放下人世間的一切,才是我們回歸的前提和人生的意義。

人世間看似美好,卻不是我們的久居之地。人世間如花開般艷麗,也同樣如花開般短暫。

繁華背後是抹不去的思鄉,人生真正的智慧是放下人世間的過往,回到我們真正的故鄉--天堂。

詩詞的內容包羅萬象,有美好、也有讓人思考的禪機。選擇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智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