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4月18日】
人生有快樂的時光。也有苦難的日子。往往是苦日子漫長、快樂的時光很短暫。
元代詩人姚燧的這首《陽春曲•筆頭風月時時過》,便是詩人的親身經歷的總結。全文「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曾經的快樂時光已過,詩人已到暮年。孩子也漸漸的多了。這本是一個人應該安詳天倫之樂的時候。這兩句寫了詩人寫作的時間和場景。
「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朋友詢問自己的境況,詩人只是回了句「人多事雜,一天也不省心。」詩人曾經身居高位,也曾有過落魄。起起落落的生活,讓詩人真的有些疲憊不堪。或許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大法師父在經文《大紀元新唐人媒體法會講法》中告訴我們「人來當人不是目地;當人不是叫人來在這享受的,也不是叫人在這裡發財、過好日子的。每個人,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生命,都得面對自己的去向,只是他們蒙在這個迷中;同時被無神論等假相欺騙著,不是那麼清楚。」
人生本來就不是為了過好日子的。所以任何人想過好日子都是不可能的。人大都是為了得法來到人世間的。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未來。
歷史上世人吃的苦,都是為今天的得法打下基礎的。今天才是歷史的最關鍵的時刻。放下人心,早日得法才是我們的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