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之迷(二)

北美大法弟子


【正見網2002年05月11日】

接種疫苗之迷五:「兒童期疾病非常危險嗎?」

在當今現代社會,很少兒童期傳染性疾病有嚴重後果。對1992到1994年間百日咳病情的保守統計表明康復率為99.8%。實際上,當1993年秋季在俄亥俄和芝加哥爆發幾百例百日咳後,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一位傳染病專家說,「病情相當和緩,無一例死亡,無一例需住加護病房。」

兒童期傳染病大部份屬良性和自限性,且終生免疫,而疫苗免疫是暫時性的。事實上,這種暫時免疫對於兒童的未來更加危險。例如,新型水痘疫苗有效期估計為6-10年。如果確實有效,它將推遲兒童發病直至成年,而在那時,死亡率將增加20倍。

在八十年代後期復發的麻疹病例中,大約半數為青少年及成年,他們當中的大部份已在兒童期接種過疫苗,推薦的接種劑量保護期不超過六個月。一些健康專家擔心,水痘疫苗含有的病毒可能「在將來以單純庖疹或其它免疫系統紊亂的形式活化。」

大部份傳染病不僅危險性極小,而且對於機體免疫系統的增強及健康至關重要。未得過麻疹的人罹患皮膚病、骨與軟骨退化性疾病以及腫瘤的風險增加,而流行性腮腺炎的缺失則與卵巢癌發病相關。

接種疫苗真相五:「兒童期疾病的危險性被極度誇大,以恐嚇父母乖乖參與一項不無疑問但獲利甚豐的操作。」

接種疫苗之迷六:「小兒脊髓灰質炎疫苗真的是最成功的疫苗嗎?」

位於新英格蘭地區的六個州報告了薩克(Salk)疫苗引入後一年,小兒脊髓灰質炎患者的增加情況,從佛蒙特州的增加兩倍多到麻州不可思議的增加642%,然而在1959年麻州77.5%的脊髓灰質炎患者已經接受了三劑量的疫苗注射。1962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北卡羅萊那公共衛生大學生物統計系主任格倫伯戈博士聲明:小兒脊髓灰質炎患者在強制性的疫苗接種後明顯增加,1957到1958年增加50%, 1958到1959年增加了80%。

史伯納博士的研究結果顯示:當疫苗被引進時,由於衛生權威重新定義小兒脊髓灰質炎,因而有90%的病患被從統計資料中刪除。比如,在美國每年有上千例病毒性和無菌性腦膜炎患者被診斷,而在薩克疫苗被引進前,這些病患通常被認為是小兒脊髓灰質炎患者。另外,在納入小兒脊髓灰質炎的統計中,要求從24小時的症狀增加到需要有60天的症狀。難怪小兒脊髓灰質炎病患在薩克疫苗被引入後急劇減少。1985年CDC報告,美國1973年到1983年87%的小兒脊髓灰質炎病患是由疫苗造成的,並且大多數患者全面注射過小兒脊髓灰質炎疫苗。

注射性小兒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發明人喬納斯・薩克(Jonas Salk)在參議院的小組委員會上證實:從1961年開始,幾乎所有小兒脊髓灰質炎的爆發都是由口服性小兒脊髓灰質炎疫苗引起的。

接種疫苗真相六:「當小兒脊髓灰質炎病患逐年穩定下降時,疫苗引起小兒脊髓灰質炎數量明顯增多,並且疫苗是今天的美國引起小兒脊髓灰質炎的唯一原因。」

接種疫苗之迷七:「我孩子對疫苗沒有短期反應,因此沒什麼可擔心的嗎?」

資料證實,疫苗的長期危害包括各種慢性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失調,比如孤獨症、多動症、注意力缺乏的騷動、失讀症、過敏、癌症,以及其他一些症狀。其中多數症狀在三十年前疫苗尚未大量使用前幾乎是不存在的。疫苗的成份中包括已知的致癌物質比如賽默索爾、磷酸鋁、以及甲醛等(澳大利亞的毒品信息中心聲稱,甲醛沒有任何可以接受的安全量能被用來注射到活人體內)。

醫學史家、研究者兼作家哈裡斯・庫爾特博士解釋說,他的全面研究揭示了兒童免疫會「引起一種低熱度的腦炎,其規模比公共健康部門願意承認的要大得多,大約是全體兒童的15%到20%」。他指出,腦炎的後遺症:孤獨、學習無能、輕微的和不太輕微的大腦損傷、突然發病、癲癇、睡眠和飲食失調、性功能失調、氣喘、(嬰兒)臥床死亡、糖尿病、肥胖病,以及衝動型暴力行為,正好是困擾現代社會的紊亂因素。這些症狀中的多數是原來相對罕見的,但隨著兒童免疫措施的推廣,它們變得常見了。庫爾特還指出,「試驗室動物被注射百日咳類毒素能患上腦炎」。

一項德國的研究發現,二十二種神經疾病狀態同疫苗的使用有關,其中包括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癲癇。更令人擔心的是,疫苗中的病毒成份可能在人體內存留多年並產生突變,其後果難以預料。幾百萬兒童正在參與一個巨大的、粗糙的試驗,而醫學界卻沒有做出任何真心實意的、有組織的努力來追蹤其副作用或者決定其遠期的效果。

接種疫苗真相七:「儘管與多種慢性病症狀直接相關,疫苗的遠期危害實際上還是被忽略了。」

綜上所述,我們從七個方面--疫苗的安全性、可靠性、引起的副作用、疫苗的科學假說與實踐、傳染病的實質以及發病率降低的原因等--談到了疫苗尚未被大眾廣泛了解的、迄今仍被學術界、醫學界掩蓋的真實的另一面。

資料來源:http://www.unc.edu/~aphillip/www/vaccine/dvm2.htm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