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本: 唐詩欣賞(一)《過故人莊》

黃靚


【正見網2002年07月08日】

(在雄渾悠揚的古樂聲中,推出「唐詩欣賞」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親切自然地)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唐帝國是歷史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歷史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人仍以「唐人」自居。隋唐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紛擾混亂的局面,一統天下,國內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國際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唐朝對各民族、各國家、各種思想流派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態度。例如儒、釋、道三教同時並存,因此唐人思想非常活躍。(畫面:龍門石窟的佛像、巍巍道觀、孔子塑像)

開明的政治,繁榮的經濟(畫面:長安城的巍峨宮殿、街道上熙來攘往的人群、玄宗與文人聚會的盛況)無疑是文化發展的溫床,那麼唐詩則是這塊豐腴土地上綻放的一朵奇葩,它穿越歷史長河,永遠放射不朽的光芒。(一本康熙年間編寫的巨著--《全唐詩》從遠處飛向螢屏)

親愛的觀眾,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以嶄新的視覺,和您一起欣賞唐詩。

(親切自然地)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們共同欣賞著名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七言律詩《過故人莊》(優美的音樂聲中螢屏上現出詩篇: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緣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歡愉、輕鬆地緩緩地讀出以上詩句)。作者孟浩然生於唐朝盛世玄宗時期,湖北襄陽人。詩人自幼胸懷大志,博覽群書,有為國為民干出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但作者仕途失意,竟然終生沒有作官。據傳有這麼一段故事:當時作右丞相的王維曾邀孟浩然到家短住,一天唐玄宗忽然駕到,皇上問孟浩然有沒有新詩,詩人立即獻出了一篇新作,其中有這樣兩句:「不才明主棄,多病筆人疏。」「明主」是指玄宗,「不才」是說自己沒有才能,所以被明主拋棄。玄宗聽後十分生氣,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結果詩人被放還故裡,永遠失去了作官的機會。(稍停)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政治上不得志,歷史反而造就了一位偉大詩人。他回家務農,隱居山林,潛心寫詩,並開創了詩壇上的一大流派--田園詩派。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獨樹一幟,世人囑目。現在想來,孟浩然的兩句詩「春眠不覺嘵,處處聞啼烏。」勝過千萬個王侯公卿,今人記得幾個達官貴人,而這兩句詩卻流芬千古,婦孺皆知,孟浩然這個名子永遠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上熠熠生輝。

田園詩,顧名思義,即用清麗的筆觸,描繪山水田園生活。作者和另一位詩壇泰鬥王維共同開創了這一流派。而《過故人莊》則是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畫面上出現「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殺了雞,煮了香噴噴的小米飯,邀請我作客,我欣然前往。用「雞黍」招待,充滿田家風味。如此簡樸,不講虛禮,說明交情至深,親如家人。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畫面上出現「緣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句。)這兩句寫景。這是個幽靜的小村莊,近處緣樹環抱,遠處青山相伴。(出現優雅恬美的田園畫)

(畫面上出現「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詩句)酒菜早已準備齊備,把桌子擺到窗前,推開窗戶,外景映八室內,面對開闊的稻場和綠油油的菜園,頓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仿佛嗅到了泥土的芳香,看到了田野的豐收。賓主相對舉杯,一邊飲酒,一邊談論著有關「桑麻」的農事。

前六句詩,詩人把綠樹、青山、稻場、菜圃、桑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幽靜、恬美的田園風景畫。

(畫面出現「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詩句)天已晚,人已醉,雅靜的田園風光,濃濃的朋友情誼,使詩人深深依戀,所以與主人道別時,詩人率直的表示:到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時,我還要來賞菊!

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一頓普通的家常飯,在詩人筆下,卻充滿了詩情畫意。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雕琢的痕跡,作者用恬淡的語言,描繪了恬靜的景色,表現了人物恬適的心情,語言淡淡,而韻味無窮。

孟浩然有過報負,也有才華,卻報國無門,但詩人沒有懷才不遇的悲憤,也沒有生不逢時的哀嘆,而是遠離滾滾紅塵,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看淡名利,順其自然,無所追求,更無執著,這種生活態度是難能可貴的。如果皈依佛道,也雜是大根基之人,不知詩人修道否?不過孟公已是「不修道已在道中」。但願詩人在百年之後能有一個美好的歸宿。

讓我們再一次共同誦讀一遍這首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現在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下周同一時間再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