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唐太宗嚴於律己

嚴謹


【正見網2016年05月14日】

唐太宗嚴於律己的精神,十分令人稱道。他說:“身為國君,必須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為念。壓榨人民而自已過著侈奢浪費的生活,無疑像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樣,雖然吃飽了,但是身體也糟蹋了。倘若希望天下安康,首先必須端正自己的姿態。迄今為止,尚未聽說直立的身體,卻映出彎曲的影子,也沒聽說過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會胡作非為。”

唐太宗還說:“自取滅亡的原因,不外乎是為政者必須滿足自身的慾望罷了。吃山珍海味,又沉溺於歌舞昇平與美女之中,則慾望會越發膨脹,所需的費用,也將隨之增加,如此一來,不但無暇顧及政治,甚至會使人民陷於困苦的境地中。結果,國君只要說出一點不合理的話,人民的心就馬上起伏不定。謀反的人,便趁機出現。有鑒於此,朕極力壓制自己的慾望。”

魏徵聽後,講道:“自古以來,被尊崇為聖人的君主,都努力實踐這件事,所以才能夠開創理想的政治。從前楚莊王聘詹何,來詢問政治的要義,詹何回答他:‘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為。’楚莊王又問他具體的政策,但他的回答仍是一樣。從未聽說過國君本身行得正,而國家混亂的事情。陛下所說的,其實正和古代賢者的意思相同。”

唐太宗以這種態度來處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為。雖然已經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徹底。有一次,他向魏徵表示這種不安:“朕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為,但是不管怎麼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聖人,因此不得不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世人嘲笑。”

魏徵聽後,安慰他說:“從前魯哀公曾告訴孔子:‘有一個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時候,連自己的夫人都給忘了。’孔了聽後回答說: ‘不,還有更嚴重的呢。像桀紂等暴君,不要說忘掉了自己的夫人,甚至連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萬不要連自己都忘了!只要能時時留心自己本身,這樣做至少不會受到後世子孫的嘲笑。”由此觀之,如果領導者能夠率先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為,那麼部下才會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為。

有一次,大臣們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來有所謂‘夏之月可以居台榭’,在夏末可以住在高殿,現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長雨又將來臨,宮中濕氣太重,恐怕對陛下的身體不太好。希望陛下,馬上建築高殿。”對皇帝來說,造一座宮殿簡直如同家常便飯,但是唐太宗卻婉言拒絕了大臣們的好意:“誠如各位所知,朕患有神經痛,這種疾病,若長年處於濕氣重的地方,當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宮殿需要一筆數目龐大的費用,我的德行,還遠遠不夠。若讓老百姓無故地增加許多費用,這難道是身為百姓父母的天子,應該做的事嗎?”大臣們再三要求,唐太宗仍舊執意不肯。

【附言】
《菜根譚》中說:“古人閒適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又虛度了一世。總是耽空逐妄,看個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意思是說:古時候的人,閒情適意的地方,現如今的人卻在此忙亂地過了一輩子,古時候的人實際享受之處,現如今的人卻又虛度過了一輩子。其實這都是因為沉迷於空幻,而追逐虛妄,看不破軀殼是個皮袋囊,認不清世界的真面目罷了。

酒能亂性,色會傷身,縱情於酒池肉林,必然會荒廢政事。作為臣子,縱情聲色,就會養成驕奢淫逸的惡習,從而“樂極生悲”,自毀前程;作為君主,如果縱情聲色,就會廢政誤國,自取滅亡。

痛飲狂歡,固然快樂,但是等到曲終人散、夜深燭殘的時候,面對杯盤狼藉,必然會興盡悲來,感到人生索然無味。天下事大多如此,為甚麼不及早醒悟呢?

注重中庸並保持淡泊人生、平靜知足的心態,才能使自己體味到高尚純潔的無窮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