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3年01月29日】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回大地,和風送暖的景象可以率先從某些生物身上反映出來。然而最近以來,數以百計的動植物提早結束冬天,它們正在感受著地球日益變暖的趨勢。
據發表在今年1月2日的《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有些鳥類的產卵期比過去提早,某些植物的開花期也提前了,而一些哺乳動物則縮短了冬眠期。「這樣的生態變化僅僅是發生在過去的一百年內,因為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了1 F(0.6 ℃), 但是, 到2100 年,全球的溫度將會升高11 F,屆時,更多難以意料的事情將會發生」,史丹福大學的Root 教授說。她們對1473種動植物作了143項研究發現,基本上每項生物發生的變化都和地球變暖有直接關係。例如,在最近的幾十年中,某些動物的哺乳期和遷移時間都提前了,因為當地的溫度過高,它們不得不尋找更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 往更冷的地方遷移。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事情不僅僅發生在某些地方。 Root 教授給出的大量統計結果顯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效應,所有動物、植物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她擔心全球溫度升高很可能和其它原因一起,削弱生物內相互依賴的生存關係,甚至使它們滅絕。在所有她們研究的1200 種種類中,81%的種類正經歷著這種變化。生物對溫度變化敏感的活動,如春天花開,產卵,結束冬眠,均比以前大為提前,在過去平均每二十年中提前5.1 天。在北美生長的一種樹燕,它們的產卵期比以前提早了9 天。科羅拉多的土撥鼠則比上個世紀70年代提前3周時間結束冬眠。
這些生物在歷史上也曾遭遇到某些氣候的變化,調整過它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下個世紀中,它們可能將面臨著更為劇烈的變化,它們能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將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不同的生物種類對氣溫升高反應的程度也不一樣,例如,有一些燕子靠捕食雲杉上的毛毛蟲為生,但是,隨著溫度的升高,它們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它們往北遷移了;而毛毛蟲卻可以適應,仍然在當地繁殖,由於缺乏了天敵,它們將放肆生長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那麼,我們能不能採取某些措施來減緩這一趨勢呢?單純的設立保護區,看來是比較消極的,因為這樣的保護區只能建在小範圍內。目前看來,繼續開展地球氣溫升高對生物影響的研究,是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而氣溫的變化,對人類自身的影響是難以評估的,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對全人類而言,將是一個嚴肅而又重大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T. L. Root, J. T. Price, K. R. Hall, S. H. Schneider, C. Rosenzweig, and J. A. Pounds, 「Fingerprints of global warming on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Nature 421, 57 - 60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