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反思:為甚麼癌症治療不成功

【正見新聞網2013年07月15日】

 “為甚麼癌症治療不成功?”是許多人共通的疑問。醫界研發針對性愈強、毒性愈高的抗癌療法,治癒率卻未見顯著增加,為何百般治療仍有殘餘癌細胞在病患體內流竄?  

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加拿大學者史坦曼(Ralph Steinman)因罹患胰臟癌在獎項公布前病逝,來不及親聞獲獎喜訊。同年底美國放射治療與腫瘤學會(ASTRO),特別邀請史坦曼的學生Robert H. Austin博士演講“揭開癌症之秘”,他以史坦曼抗癌經驗對當前癌症治療主流思維提出挑戰。

Austin指出,腫瘤世界原本也存在惡性不同的細胞,相互競爭制衡,但當前癌症治療的手段,第一線治療先殺死惡性較低的細胞,平衡遭破壞,導致存活癌細胞惡性愈來愈大,“殺無赦”結果就是接受過二線、三線化療後,留下最惡性的癌細胞獨大,最終奪人性命。

記得當天吸引爆滿聽眾,許多人席地而坐聽完這場演講。史坦曼在抗癌路上用盡方法,治療成果卻令他懷疑,當史坦曼被醫師宣告來日無多,更表示他對傳統癌症治療的另類思維。值得醫界省思的是,史坦曼提出現行抗癌療法殺到底恐怕需有方向性改變,顯示轉變癌症治療思維、思考與病共存的可能性,將是未來治療趨勢。

史坦曼對抗癌治療的質疑,似乎也獲得醫學界回應。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去年發表“醫師與病患應質疑的五件事”並提出呼籲(見下段),認為癌症過度治療,不但無效、浪費資源,且對病患造成更多痛苦和傷害;“除惡務盡”用在癌症治療恐不再是最高指導原則,降低疾病對病人的影響,維持患者的工作、家庭關係和生活品質,才是支持病人治療的動力。

腫瘤科醫師與病人應質疑的五件事-(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

文:Weiru, IZ
全文連結:http://choosingwisely.org/?page_id=13

近日美國許多領域之醫學會皆提出“醫師與病患應質疑之五件事”(登於Choosing Wisely),頂尖且具權威的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也站出來發聲:

1.當罹患實體腫瘤的病人情況不佳(ECOG≧3)、先前接受的治療證實無效、不適合臨床試驗、或臨床上無強烈證據支持,皆不應繼續使用抗癌治療(anti-cancer treatment),應轉為緩和及支持療法(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Don’t use cancer-directed therapy for solid tumor patients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low performance status (3 or 4), no benefit from prior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not eligible for a clinical trial, and no strong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clinical value of further anti-cancer treatment.  

˙在此情況下,許多研究顯示抗癌治療對於符合上述的病人是沒有助益的。  

˙以下狀況例外:因其他因素造成身體功能表現不佳,或是疾病的特徵(例如:特定基因缺陷)而證實對於治療可能有反應。  
˙此時應並行適當的緩和與支持性治療。

2. 對於早期轉移危險性低的攝護腺癌病人,不應使用正子攝影、斷層掃描、或核子醫學類例如骨頭掃描的檢查。  

 Don’t perform PET, CT, and radionuclide bone scans in the staging of early prostate cancer at low risk for metastasis.

˙儘管正子攝影、斷層掃描、或核子醫學可用來某些特定癌症的分期,但許多這樣的檢查常被用來評估危險性低的癌症,且沒有證據顯示有助於預測疾病的轉移或存活率。

˙無證據支持將這些檢查使用於初診斷低級數的攝護腺癌(stage T 1c /T 2a , PSA<10, Gleason score 小於等於6),此類疾病轉移危險低的病人。

˙不必要的影像檢查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侵入檢查、過度治療、不必要的暴露在放射線中、或被錯誤診斷。

3. 對於早期轉移危險性低的乳癌病人,不應使用正子攝影、斷層掃描、或核子醫學類例如骨頭掃描的檢查。  

 Don’t perform PET, CT, and radionuclide bone scans in the staging of early breast cancer at low risk for metastasis.
 
˙儘管正子攝影、斷層掃描、或核子醫學可用來某些特定癌症的分期,但許多這樣的檢查常被用來評估危險性低的癌症,且沒有證據顯示有助於預測疾病的轉移或存活率。  

˙在乳癌中,目前尚無證據顯示將這些檢查使用於本身無症狀且初診斷DCIS、或stage I、II病人的益處。  
˙不必要的影像檢查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侵入檢查、過度治療、不必要的暴露在放射線中、或被錯誤診斷。

4. 對於已接受治癒性治療的乳癌病人,若無症狀,不應使用生物標記檢測或正子攝影、斷層掃描、核子醫學等影像檢查作為監測檢查。  

 Don’t perform surveillance testing (biomarkers) or imaging (PET, CT, and radionuclide bone scans) for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ho have bee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with curative intent.

 ˙監測性的抽血檢查或影像檢查已被證實對某些癌症(colorectal)有臨床上的意義。但是對於已接受治癒性治療的乳癌病人,一些研究指出若病人無症狀,實施固定的抽血檢查(tumor marker)或影像檢查,並無助益。
 ˙偽陽性的檢查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侵入檢查、過度治療、不必要的暴露在放射線中、或被錯誤診斷。

5. 對於嗜中性球低下發燒發生率小於20%的病人,不要使用white cell stimulating factors作為預防的主要方法。  

 Don’t use white cell stimulating factor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febrile neutropenia for patients with less than 20 percent risk for this complication.

相關文章:

http://www.zhengjian.org/node/16741
癌症治療的出路在何方?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