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的青海湖有多大?

【正見新聞網2014年09月29日】

利用ArcGIS 得到的明朝時期青海湖湖面輪廓圖

青海湖被認為是我國最美麗的湖泊,其水位變化、趨勢及其原因一直受到關注。最近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明朝時期青海湖的湖面海拔至少達到3202 m, 當時的湖面面積可達4480 km2, 比現在的大220平方公裡。該認識是通過埋藏在青海湖鳥島附近沉積物中的青海湖裸鯉魚骨層位及其中的耳石化學組成獲得的。該研究對於我們認識青海湖裸鯉耳石化學組成、湖泊演化及歷史時期氣候環境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這篇名為“青海湖裸鯉(湟魚)魚骨產出層位及其耳石微化學對明朝青海湖水位的指示”的研究論文發表於《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4年第8期,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完成的。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微鹹水湖。它位於我國半乾旱區,其氣候受東亞季風、印度季風和西風的共同影響,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十分敏感。恢復不同時期的湖泊水位,可以反演區域降水或有效濕度狀況,對於進一步探討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青海湖裸鯉的三種耳石(a)微耳石(b)星耳石(c)矢耳石

該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首次開展古代魚骨和耳石AMS-14C定年研究,確定這些青海湖裸鯉生活的時代距今300~680年左右,即我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在此基礎上,利用青海湖裸鯉耳石這一特殊材料(三對耳石形態見圖1),通過現代和古代青海湖裸鯉耳石Mg/Ca和氧同位素等化學組成對比分析,指示明朝時期青海湖裸鯉生活的水體具有比現代青海湖高得多的Mg/Ca和18O值。

結合魚骨埋藏的狀況及周邊地形地貌,認為這些裸鯉生活的水體是與大湖隔離後殘留的產物,其高Mg/Ca和18O組成是湖水強烈蒸發濃縮的結果,類似於現代青海湖北邊的尕海等。根據裸鯉魚骨產出的層位和海拔高度,推斷明朝時期青海湖的湖面海拔至少達到3202 m,經計算當時的湖面面積至少為4480 km2,比現在大5%左右(如圖2綠色部分)。

該研究利用難得的青海湖裸鯉魚骨樣本,通過精細的地層考察和描述、可靠的定年、耳石微化學組成的高精度分析,以及與現代微耳石微化學組成的比較,認識到青海湖在明朝時期的一次高湖面,及其所留下殘餘湖的水化學特徵,並提出該高湖面可能是濕潤小冰期期間形成的。這對於進一步了解我們內陸地區歷史時期的環境狀況及未來的氣候狀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