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黑洞種子 試解超級黑洞之謎

【正見新聞網2016年05月27日】

科學家首次發現質量為太陽10萬倍的黑洞,將之稱為“黑洞種子”,以期揭開超級黑洞的成因之謎。

目前有兩種黑洞理論試圖解釋質量可以達到太陽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倍的超級黑洞形成原因。其一認為,超級黑洞為恆星碰撞所形成的標準尺寸黑洞互相融合而成;其二認為,氣體雲的碰撞形成“黑洞種子”,種子繼續長大而成超級黑洞。

義大利國家天文台(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及比薩高等師範學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的研究者使用哈勃(Hubble)、錢德拉(Chandra)及斯皮策(Spitzer)三種望遠鏡,發現兩個符合推測條件的黑洞。

也就是說,研究者發現大黑洞可直接因為氣體雲的碰撞而形成。之後,這種黑洞像種子一樣,逐漸長大成為超級巨大的黑洞。

IRAS F11119+3257中心的超級黑洞噴發的大量高能量物質足以消除形成星體的氣體,因此改變星系的大小和形狀。(來源:ESA/ATG)

IRAS F11119+3257中心的超級黑洞噴發的大量高能量物質。

但科學家表示,現階段的研究僅為初步探討,尚未得到明確結論。據科技網站5月25日報導,研究者之一、義大利國家天文台的安德烈·格雷茲安(Andrea Grazian)說:“黑洞種子極難發現,要進一步明確更為艱難。我們認為,我們發現了目前所知的兩個最佳候選黑洞種子。”

另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5日報導,另一研究者比薩高等師範學校的安德烈·法拉拉( Andrea Ferrara)說:“關於這些黑洞變化的爭議非常多。我們的研究可能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即大黑洞從哪裡直接產生,之後以正常速度變成超級黑洞,而不是小黑洞以非常快的速度變成超級黑洞。”

該研究發表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