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九處世界遺產

【正見新聞網2016年07月15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本周五(15日)宣布將九處景點列入世界遺產,其中包括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有“坎兒井”之稱的伊朗古代引水渠、印度那爛陀寺考古遺址等;密克羅尼西亞的南馬都爾人工小島則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境內,沿左江兩岸的懸崖峭壁之上,用赭紅色顏料畫出的一幅幅巨幅圖像,被大陸學界普遍認為繪於戰國時期至漢代,是生活在左江流域的駱越人存世的唯一遺蹟。

伊朗的地下窖井被稱為“坎兒井”,為荒漠地區的灌溉系統,起源於前1千紀的波斯,分布地域以伊朗高原為中心,東至中國新疆,西至摩洛哥。作為荒漠地區的灌溉系統,坎兒井通過一個個垂直井口匯聚地下水,並在井底修通暗渠,再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供使用,避免了地下水的蒸發和污染。

印度北部比哈省境內的那爛陀寺遺址位於古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傳說建於公元427年左右,在公元5至12世紀曾是佛學聖地,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曾有多達900萬卷藏書,最盛時有上萬僧人學者在此聚集。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曾在那爛陀寺講習修學五年。那爛陀寺規模宏大,至今出土面積僅14公頃,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可想見當年僧眾在此參學的勝況。

此外,據美聯社報導,世界遺產委員會還選擇了密克羅尼西亞的南馬都爾(Nan Madol)人工小島,把其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南馬都爾是邵德雷爾王朝廢棄的古都,99座人工小島用玄武岩和珊瑚礁砌成平台,島上的古蹟有寺廟和陵墓,均建於1200至1500年間。

第40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於7月10日至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市舉行,會上將對被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特殊文化或自然價值的27個景區進行審議表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