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淚乾了 月丟失一個香港大

【正見新聞網2016年09月10日】

陽湖這些年來,當真越來越讓人揪心。2016年8月5日時,還洪水滔天,湖區民眾拼足勁在抗洪第一線。可僅僅過了一個月,它的水域就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達1150平方公裡,比整個香港的面積還稍大些。一個月丟掉一個“香港”,在湖區的人深知,那真是要了命的。

原因就是洪澇過後,長江水位急劇往下掉。長江水位低了,鄱陽湖水就拚命往長江裡跑,結果,鄱陽湖就存不住水了。可以前不是這樣子的啊。幾千年、幾萬年,鄱陽湖基本水位能夠與長江持平。不管大旱、大澇,那都是一陣子的事,鄱陽湖的基本水域一直就比較穩定,就因到正常的時候,長江水位不高也不低,剛好能讓水域面積保持較穩定的狀態。而現在不是以前那個狀態了,到了旱季,甚至出現大片糊區乾涸,見底朝天,水汪汪的鄱陽湖竟有大片區域變成大草原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最要命的是長江水位這些年下切而下降了。長江水怎麼會突然下切下降呢?因長江水變清了,泥沙含量大幅減少了,這個減少數據達42%。那麼,長江泥沙哪裡去了呢?被三峽大壩截掉了。因有了三峽大壩,滾滾長江水在三峽大壩處流速放緩,泥沙沉澱,再級三峽大壩放出來,到長江中下游的水就特別清。清水就對河床起到很強的沖刷作用,長江底的河床泥沙就一天天被沖刷掉,十幾年下來,河床就下切累積下來就驚人。荊州段沙質河床已被下切3~10米,荊江藕池口到城陵磯的167公裡河段,河床將平均下切7.4米,下荊江平均下切10米,有些地方下切最嚴重的地方據稱達20多米。鄱陽湖湖口,也同樣因長江河水下切帶來不利影響。過去,到枯水季,長江水位高,還能給鄱陽湖補充一些水。如今,那種補充不存在了,鄱陽湖除了下泄還是下泄,直到大片湖區見底為止。

不僅鄱陽湖,洪湖、洞庭湖、巢湖等與長江相連的湖泊都發生了這樣的問題。不僅湖泊,長江的不少支流,也同樣遭此厄運。總的說來,是造成江湖失衡的重大麻煩。

長江河床下切,對行洪有了一些正面作用,但同時也讓河床變陡,增強了崩堤的危險和江堤維護人力與費用。利弊大約正好相抵。

對鄱陽湖,那就是更多的危害。那對當地農業、漁業生產,水域植被生長及鄱陽湖候鳥越冬,以及部分城市供水和工業企業用水等,均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同時,水域大幅縮減,對當地小氣候也產生不小的影響。還有珍稀迥游型魚類,更慘遭滅頂之災。中華鱘已不見了,基本可認定滅絕了。白鱘、達氏鱘、揚子鱷、江豚、胭脂魚、淞江鱸等,也正在步入滅絕之路。

鄱陽湖很痛苦,洪湖、洞庭湖、巢湖等大小上個湖泊都在痛苦,它們多數正淪為季節湖泊。人痛久了,淚也會流干。湖泊也是,漸漸就會淚乾了,變成麻木。大自然可以有限被人類作出一些改變,但絕不可以過分,搞那些不礎一切後果的越大工程,變成災難性的改變。面對大自然,人類千萬不可盲目,千萬不可急功近利,妄想人定勝。順應自然是永恆的天理,對抗自然,則一定以卵擊石,最終不得不承受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可一個問題是,誰又刻承擔那個令億億萬生靈譴責的歷史責任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