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6) 明辨正邪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正見新聞網2016年09月28日】

六、明辨正邪

儒釋道的爭執和相互詆毀,把人帶入對儒釋道理論形式的追究,以至儒釋道又互相滲透,使人忘卻修煉的初衷。張三丰在《正教篇》講到其實只有兩教,一正一邪。人不要看重表面的形式,要看實質的作為是什麼。

“古今有兩教,無三教。奚有兩教:曰正,曰邪。”

孔子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老子講“載營魄抱一”,釋迦牟尼講空,形式上有三,實質都講修自己,修己利人,都屬正教範疇。“孔之絕四,老之抱一,牟尼之空五,皆修己也;孔之仁民,老之濟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孔、老、牟尼,皆古聖人。聖人之教,以正為教。”(《正教篇》)

“儒家楊墨,道家方士,釋家妖僧,亦三教也。雖分三教,仍一邪也。是故分三教者愚,分邪正者智。”(《正教篇》)而儒家中的濫竽,道家的方士,釋門的妖僧,亦屬於三教也,卻都屬於邪教。

智者看實質,世人分三教。“蓋以名分,不察實也,抑以形分,不按理也。”(《正教篇》)

縱觀得道之仙家,“皆仁民愛物之古”。“三千功行,濟人利世為先資,二十四孝,吳猛、丁蘭皆仙客。”(《大道論》)

古之賢人“忠孝兩全,仁義博施,暗行方便,默積陰功,但以死生為念,不以名利關心,日則少慮無思,夜則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氣壯,髓滿精盈”(《大道論》)。

“吾願後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修道以修身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物慾皆除,然後講立基之本。”(《大道論》)張三丰在這裡也明確指出,修道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誠意,中華文化外儒內道之精髓,天機盡泄。

七、大隱廛市 修心煉性

歷史上,正教都講修心,張三丰更主張在塵世中修心煉性。在塵世中修心既修得快又紮實,以往佛、道出家修煉形式,不適於在最壞的環境中直接考驗、提高心性的修煉方法,不適於在最邪惡的環境中只看人心、分清好人壞人的是非善惡標準。

張三丰強調積德行善,修身正心,就是修煉的根本。“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大道論》)

修煉人從內心到表面都要堅守其法理,“則外盡倫常者其理,內盡慎獨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內也,然著其光輝,則在外也;喜怒哀樂,見於外也,然守其未發,則在內也。”(《大道論》)內在的功夫修好了,外在的功夫也水到渠成。

能忍,修煉才能昇華。“涵養中有大學問,和平處有真性情。諸子須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大愈純。”(《水石閒談》)

修煉不可執著於有為,也不可執著於無為,去人心是根本。“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則天心來復;人慾既淨,則天理常存。”(《玄機直講》)

張三丰說,修心斷欲是最難的,也是修煉人必須要做到的。“還丹容易,煉己最難!憑慧劍剖破鴻蒙,舒匠手鑿開混沌。”(《大道論》)“要超凡入聖,豈是小可的事?必須要一塵不染,萬慮俱忘,絲毫無掛,一刀兩斷,永作他鄉之客,終無退悔之心。”(《返還證驗說》)

張三丰在《掃境修心》中講到,修煉中無論天目看到什麼,都不要忘了修煉的根本,只有執著心全無,才能返本歸真。“紛紛內外景如麻,有地馳驅事可夸。撒手不迷真捷徑,回頭返照即吾家。六根清淨無些障,五蘊虛空絕點瑕。了了忘忘方寸寂,一輪明月照南華。”

張三丰在《道情歌》中講到修心是採藥煉丹的基礎。“道情非是等閒情,既識天機不可輕。先把世情齊放下,次將道理細研精。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浦自然藥材生。”

八、仙家汞鉛 仁義種子

人的心性直接影響修煉者的功夫及層次。從更深的層面上看,心性的提高,常積陰德,在深層空間是珍貴的物質;而人們常說的仁和義,是道家修煉中必不可少的汞和鉛。

“孔曰‘求志’,孟曰‘尚志’,問為何志,曰‘仁’、‘義’而已矣。仁屬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義屬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製流通之用,乃曰義。仙家汞鉛,即仁義之種子也。”(《大道論》)“使人知此道亦儒道也,養汞培鉛,無異乎居仁由義。”(《大道論》)

積足仁義、陰德,意誠心正,才具備修煉大道的物質。

“金木交並,水火交養,故嘗隱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後汞鉛生,丹道凝。志包仁義汞鉛,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尚之者,誠意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備矣。”(《大道論》)

九、口傳心授

張三丰說,學道之人如遭遇庸師,盲修瞎練,會招致魔幻。

“只是後人不識邪正,又不知聖賢書中都是隱語譬喻,遭遇庸師……真假不辨,不遇正人,都是盲修瞎煉。”(《服食大丹說》)

“不能煉己於塵俗,未得積鉛於市廛,氣脈又未甚大定”(《登天指迷說》),盲修瞎練,恐導致心神恍惚,神不守舍,而遭其陰魔。

何為陰魔?“真陽一散,陰氣用事,晝夜身中,神鬼為害,不論睜眼合眼,看見鬼神來往,即耳中亦聽得鬼神吵鬧。”(《登天指迷說》)

“學者未遇正人時,當小心低意。積功累行,遇魔莫退,遭謗勿嗔,重道輕財;一遇正人,篤志苦求。”(《服食大丹說》)

張三丰還說,“大道真機是萬金難換,百寶難求。”(《大道論》)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圓明不二般。三教原來是一家,飢則吃飯困則眠。假燒香,拜參禪,豈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齋錯過了,一失人身萬劫難。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漢夜走入深山。”(《打坐歌》)

張三丰在《大道論‧下篇》指出:“夫道者,豈是旁門小技,乃至人口傳心授,金液還丹之妙道也。”在《青羊宮留題道情四首》也講:“訪道須要訪先天,先天是神仙親口傳神仙。”

在當時的修煉功法中,功的演化都是走丹道的,都要煉丹,一定要真正的師父口傳心授。

 

添加新評論